熱門:

2021年4月10日

譚淑美 訪談錄

林麗玲指文字近似

在有關戰國的用語方面,記者請教了林麗玲,分析現代香港人項少龍,返回戰國時代,從語言與文字上有沒有可能跟古人溝通?以電視劇來說,項少龍跟古人溝通大致無礙,雙方皆用廣東話,分別只是古人講話多用書面語,項少龍則用口語,以致部分口語令古人聽不明白。但項少龍就看不懂戰國時期的文字。

原來結論是相反,林麗玲指中國南部因發展較緩慢,所以南部語言更能保留古語。「可以說,廣東話較普通話古老。」

雖然如此,但她說現代香港人若回到古代仍然沒有可能跟古人溝通,不過現代漢字與秦國統一後的文字分別不算太大,所以項少龍反而有機會看懂那時的文字。

秦始皇所用語言

那秦始皇用什麼語言呢?她指秦始皇因生於趙國,「第一種學會的應是邯鄲話,第二種是回咸陽後的關中方言。不過這兩種語言跟今天當地語言已有很大區別。他在統一天下後,曾南征百越,也就是今天的廣東及廣西。他令很多罪犯遷移到此地,令一些關中方言遷到南部。」她想一想再說,關中地區隨着朝代更替,語言出現很大變化,反而南面(理論上包括香港)因不屬政治中心,意外地保留上古語,「尤其是潮汕一帶,三面環山很難攻打,因此今天我們若用潮汕方言朗讀《詩經》,會發現押韻更完整。」

那今天的潮州人是否可以跟秦始皇溝通?

她笑着搖頭道:「潮汕方言跟上古音只是相對上較近而已,不是一模一樣。」

那時既有七國,不同國家的人又如何溝通呢?

「當時有一種語言叫做雅言,這是一種共通語言。」她解釋說。「那時的人都周圍走來走去,例如呂不韋有時在秦國,有時在趙國,鄰近地方的方言應該都很相似。」

古裝劇包括《尋秦記》,還有一個特色是古人說話時會把對白書面化。「我想這是編劇刻意去做的,以為古語等同書面語。」她舉例指,「我們現在用的口語:直情、舊時、仲有、幾多、新抱,都可以從古書找到。」她解釋「直情」見於《禮記》、「舊時」見於《後漢書》、「仲有」、「幾多」見於《史記》,意思與今天一樣。

「新抱較特別,因古書會寫成『新婦』,這是因為上古音沒有F聲母,那時這字的聲母是P,從中可見廣東話反而保留了上古音(才讀成抱)。」她指,周邊地區如韓國也受影響,「例如釜山為何讀是Busan,是相同原因。」

在文字方面,也是「七國咁亂」,林麗玲指七國當中以秦國的文字最古老,「即是較貼近圖畫,但民間為了書寫方便,很多時自行把弧線拉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最早用小篆來統一文字,但隸書很快就取代了小篆。隸書名字的起源有很多,其一說法為此文字由奴隸所寫。」

隸書跟今天漢字非常相似,你我都能閱讀,因此項少龍反而有機會看懂或猜中戰國時的文字。

劇內,秦王自稱做寡人及孤王,而不是古裝劇常聽到的朕。

「秦統一天下後,李斯等臣子向秦始皇建議,天子可自稱朕。這朕字,本來是『我』的意思。例如屈原的《離騷》內『朕皇考曰伯庸』的『朕』,是第一人稱。但在秦統一天下後,這字就變成皇帝專用。」她停一停續道:「寡人是先秦之前皇帝的謙稱,但諸侯王、士大夫甚至女人都可以用;孤王也是秦朝立國前的諸侯王的自稱。」

林麗玲又說秦始皇即位後,喜歡為不同事情改名,「他叫老百姓做黔首,即黑色的頭,他當時要求老百姓以黑布包頭。唔知關唔關事,你見到林峯的皮膚都好黑!」她打趣道。

劇集曾有一情節背景是魏國才士論政大會,不讓千多年後的法國大革命時的沙龍專美。林麗玲指文獻沒有記載魏國有才士論政大會,「反而齊國有個稷下學宮,這是當時最著名的沙龍,座上客有荀子、孟子等。」

最後也問林麗玲假如有份坐時光機,她想去哪兒?「我想去稷下學宮,見一見荀子,不過要女扮男裝!因這地方只限男士進入!」她笑道。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