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23日

伍懷璞 國學與生活

「大寒不寒」牛年恐增病

剛過去的1月20日是大寒,按傳統規律,這天應是一年中最寒或頗寒之日。然而今年的大寒,卻反常不冷,實令人擔憂!何解?「大寒不寒」,雖然「也常出現」,但這一「反常現象」,加壓在已是多事之秋的2021年,則更易引起一連串的不良氣候反應。因此,2021必須警惕。

按照傳統的觀點,「小寒大寒,冷成一團」,《授時通考》中也稱:「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是古人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氣候規律。然而「大寒不寒」,使人對這一規律產生了懷疑。筆者認為,《易經》對此種現象,已作出合理的解釋。《易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即是規律;《易經》中又說「陰陽不測之謂神」,這裏的「神」指的是變律。民間諺語和「二十四節氣」說「大寒寒冷」,即是規律;而「大寒不寒」,則是變律。那我們還能相信「二十四節氣」嗎?這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中國「第五大發明」

國際氣象界稱「二十四節氣」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且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將之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足見「二十四節氣」有不容忽視的價值。故筆者認為,「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依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不能因為氣候的反常,就將之棄若敝履。

「二十四節氣」產生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籍《尚書》中關於「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記載,即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曆法的獨特創造,其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周,為一「歲」。西元前104年,即漢武帝太初元年,制定《太初曆》,採用圭表測日影長度的方法,測定「二十四節氣」。現在通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制定,太陽一周(360°)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見圖),每15°為1份,對應一個節氣,以立春始,以大寒終,循環往復。

「二十四節氣」反映的是自然節律變化,在日常生活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既是農業生產的指導,也包含着豐富的民俗。如「一年之計在於春」,提醒人們珍惜時光、勤奮有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提醒人們順應天時,遵循規律;「芒種芒種,樣樣好種」,則提醒人們不違農時,抓住時機。

人馬不安 春分不暖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

民諺:「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古人根據天氣變,總結而成。意為,一般情況下,大寒時節,天氣極寒,「大寒宜冷不宜暖」,若這時天氣不冷反暖,以後的天氣狀況可能會比較惡劣,以致人、馬(代指所有家畜)無法安寧。

古代的中國是「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天氣變化影響巨大。比如,大寒時節若天氣寒冷,能把自然界的害蟲凍死,來年農產就能有個好收成,正所謂「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若大寒天氣變暖,「大寒不冷不凍,來年一定蟲多」,害蟲不僅不會被凍死,反而可能大量繁殖,嚴重影響來年莊稼的收成。此外,如果天氣忽冷忽熱,就很容易誘發並加重各類疾病,尤其是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等。因此,古人就總結出「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的經驗教訓,以警示後人。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大寒不寒」的另一影響是「春分不暖」,春分這節氣,是在每年的3月20或21日,古人的經驗是,如「大寒不寒」,那麼次年春分時段,極易出現「倒春寒」。一般情況下,如果大寒時節冷空氣不活躍,那麼次年春天氣溫開始回升後,冷空氣可能就會活躍,受此影響,就會出現「倒春寒」天氣,故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的說法。而春分時節的氣溫,本應回暖,卻因冷空氣的侵擾而不暖。其對農業生產來說,無疑是災難。因3月份氣溫快速回升,正是農作物快速生長的階段,強冷空氣突然殺到,會將農作物凍傷、凍害,甚至凍死。故廣西地區有「大寒牛浸塘,冷死早禾秧」的農諺。

此外,民間有「寡婦年,倒春寒」之說,「寡婦年」是指無春年,今年(辛丑年)無立春,故明年春天,「倒春寒」的可能性會大一些。「該冷不冷,不成年景;該熱不熱,五穀不結」,其對農業的影響,難以言好。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工業污染等因素的影響,「二十四節氣」與實際的季節變化,會存在一些誤差;再者,二十四節氣依據古代中原氣候而定,對其他地區來說,誤差難免,更不用說受海洋影響的香港了。如據氣候部門統計,「乾淨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乾淨年」的準確率,約為50%。據本港天文台公布的數據,近30年,「大寒不寒,春分不暖」應驗的年份(見表),還不及一半,且這30年來,全年最冷的一天,皆不在大寒當天。然而,筆者認為,無論環境和科技如何變化,「二十四節氣」以及由其衍生的各種民諺,依然有其參考價值。

撰文 : 伍懷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