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9日

黃偉基醫生 腦神經科

也談談遙距醫療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相信大家的生活習慣徹底地被改變,甚至變成一些新常態,相信疫症過後也未必會改變回來。例如部分工種可以在家工作,減少辦公室的支出,減少打工仔在交通上所花的時間,甚至午餐費用。

醫療上也一樣,遙距醫療其實不是新鮮事,通過電子郵件、SMS等處理病症都歸類為遙距醫療。只不過現代軟件發達,可以讓病人和醫生直接網上面對面溝通和視頻問診。

在疫症橫行下,病人盡量減少去醫院,遙距醫療便突然變得熱烘烘。有些廣告甚至將視頻問診說成解決病人應診的終極方法。

在我來說,醫療永遠是一件非常嚴謹的事情,有突破固然是好,但都要建基於過往成功謹慎的基石。無疑現代的軟件可以將遙距醫療的方便性和準確性提高,但其實我們面對面見病人時,除了問病情,還會觀察病人的一舉一動,例如面色、呼吸狀態。病人面青可能是貧血,太黃可能是黃疸,呼吸有異味可能是鼻竇炎或其他牙齒疾病。再加上一些小儀器作身體檢查,如聽診器去聽病人的呼吸以得出初步的診斷,及建議病人做進一步的檢查。這些行之有效安全的基石是現代遙距醫療不能做到的。視頻問診雖然能見到病人的臉,但手機或電腦解像度各有不同,只靠病徵和在視頻上的面貌來斷症是非常危險的事。

那麼遙距醫療是否一無是處?這當然不是。遙距醫療可以收集大數據作分析之用。另外視頻問診對於一些非常穩定的舊病人,主要依靠數據如血壓、血糖等,特別對行動不便或老人家來說便大派用場。減少他們親自覆診的次數,也能減低診所擠迫的情況。視頻問診在特定的情況下,例如災區、偏遠地區或病人端那邊醫生沒有特定的專科知識,只要病人端那邊有醫護人員在,可以代替醫生作身體檢查,那未嘗不是一件方便病人的事情。此外,遙距醫療加上人工智能可以作一些分流工作,將病人正確地分到正確的醫生手上,雖然不能提供診斷,但可以減少病人轉折。

遙距醫療相信會繼續發展,說不定將來可以發展到不需要親自見醫生。

但我一定不想遙距旅行。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遙距醫療持續發展,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