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25日

天峯醫生 醫者之言

小腦的大智慧

 筆者曾經遇上3位病人。

有一位病人頸痛了幾個月,加上手腳無力,懷疑是頸椎退化,被轉介做物理治療。然而症狀持續,磁力共振掃描亦未見頸椎神經線明顯受到壓迫。

另一位病人被家人發覺他端水時有手抖現象,病人認為年紀大了,有些手抖很平常,但過了幾個月不單沒有改善,還開始走路不穩,說話也有些結巴,以為患上柏金遜病。經醫生診斷,他的手抖和走路不穩與柏金遜病人的並不一樣。

第三位病人身體狀況一直良好,只是有點高血壓,有一天看書時突然感到天旋地轉、嘔吐。他最初認為只是「耳水不平衡」,但暈眩程度實在太大,躺在床上良久還不能坐起身來,唯有叫救護車送去醫院。

3位病人其實都是小腦出現問題,第一位是小腦腫瘤,第二位是小腦萎縮,第三位是小腦中風。只是,這3種情況都很容易被誤以為是其他更常見、更為人熟悉的病症。

小腦,英文名字是Cerebellum,出自拉丁語,意思正是「小腦」。顧名思義, 在大多數脊椎動物來說,小腦比大腦小。人類小腦僅佔大腦總容量的10%,但小腦所包含的神經細胞卻多於我們腦部其餘部分的神經細胞總和。

然而,小腦裏面的細胞卻不是隨機地擠擁在一起,而是分層分區的形成許多鮮明的小體系,體系之間也有非常頻繁和緊密的聯繫。其中一種小腦獨有的細胞,其負責接收訊息的「觸鬚」(樹突棘)數目可以高達20萬個,是整個腦部之冠。每一個細胞都在一個相當細小的區域內和上千個各種類型的細胞連結。而其本身的細胞主體就組成了小腦皮質中薄薄的一層,只有單個細胞的厚度。於是乎,為了增加小腦表面(小腦皮質)的面積,小腦的大部分體積就是由非常緊密摺疊的皮質層構成,比起大腦的摺紋更多更密。

人類小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微調肌肉運動,也有一些影響認知、情緒和清醒度的功能。和大腦控制運動的區域不同,小腦不會啟動肌肉運動,只是負責協調。如缺乏小腦協調,動作便會失去精確性。

若果返回臨床或現實生活的層面,小腦的協調功能可大致體現在兩個範疇,一是四肢的一舉一動,二是身體的平衡。

協調功能

要勝任這些功能,小腦首先要「知己知彼」,便得要有能力接收來自脊髓和大腦其他部位的感覺系統的輸入。脊髓的感覺輸入主要來自關節和肌肉的位置感應系統。其實四肢的所有關節和肌肉都有位置感應系統,令我們即使在看不見的情況之下,仍然能夠感覺到手腳甚至手指腳趾的位置,是伸直還是屈曲,是向前還是向後等,只是我們平時未必會察覺得到。

大腦的感覺輸入主要來自內耳的平衡系統,同樣可以令我們在看不見的情況下,也可感知到身體是否直立,以及感覺到直線加速或旋轉等動作。另外大腦的感覺輸入還有聲覺和視覺的資訊。

與普通的反射作用不同,當小腦接收了各方面的資訊後,會透過不同細胞細密而整齊的聯繫,將微調訊息集中後,再在很短時間內傳輸到相應的肌肉,以作調控,瞬間令動作變得流暢準繩,也令身體保持平衡。

小腦不會直接影響肌肉的力度,卻會影響肌肉的張力及肌肉之間的協調,所以會令病人覺得「無力」,即使只是拿一杯水也會感到相當吃力,前後顫動。此外,病人走路時會盡量張開手腳幫助保持平衡,但仍會有點像喝醉般東歪西倒。還有,說話也需要精準的口部和聲喉肌肉協調,加上小腦或會同時影響認知能力等,以致病人出現口齒不靈。最後,由於小腦與耳朵裏的平衡器官有緊密聯繫,所以當小腦出問題,也會出現天旋地轉有如暈浪的徵狀。這樣就解釋了前面3位病人因小腦問題引致的種種不適,只是小腦容易被忽略,故常出現誤診甚至延誤治療。

那麼,讀者們可能會問,小腦的大智慧在哪裏?筆者認為,我們至少可以從小腦處學懂3件事。

第一、小腦擁有龐大的網絡系統,收集來自四方八面的訊息,接收的遠遠比輸出的多,好比一個會聆聽、會觀察、會感受的人一樣,再將所有訊息融滙整合。能夠掌握全面及時準確的資訊,尤其是對自己的意見反映,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問題是如何建立足夠的資訊網絡?如何令其他人願意跟你說真說話?如何能在芸芸的資訊分離出有用的提示?更重要的是,是否真的願意接受對自己的批評,從而確切及時知道自己的「位置」?

第二、小腦龐大的網絡系統,自身各個單位更互聯互通。既會接收不同訊息,亦會分析資訊,務求及時發現錯誤之餘,更會立即計算好修正的方案,在問題出現之前加以修正。

就如一個人要按動電掣時,由手指開始伸出的一剎起,小腦就已開始探測並計算手指的力度和方向,只要發現偏差,及時作出修正,發出訊號給相關單位。小腦不會任由手指錯過了目標才行動,更不會有半句怨言。它是個神一般的隊友。

第三、小腦最原始而又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持平衡。當我們走路時,崎嶇山路又好,平坦大道也好,也總會有「差錯腳」的一刻,幸好在大多數時候,小腦會在我們有意識會失足之前已作出調整。這種情況,在走平衡木時更明顯。

事實上,日常生活中並沒有許多事情絕對地一面倒,學懂平衡更能幫助我們屹立不倒,走得更遠。尤其面對複雜的「人」的問題,更像走平衡木,如何拿捏,如何恰到好處,本來就是人生的藝術。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可能並不是能力不逮,而是未能掌握實況、未能及時修正、未能拿準進退。凡此種種,要做得好,就可能要像小腦,先建立好接收訊息的網絡,加上嚴密卻有序的分析及傳導體系。接收訊息應該要比下達指令更多更全面頻繁,下達需要決斷明確、直達要針對的單位。而且要學懂什麼時候應該進,什麼時候應該退。錯不打緊,只要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推行事情當中要不斷微調是等閒事,反而不作自省,只懂一股作氣地盲衝亂撞,最終只會落得失足馬翻。

保持平衡

面對反覆的新冠疫情,政府某程度上就如走上平衡木,要在民生和抗疫之間取得平衡,要在「與病毒共存」和「絕對清零」確定立足點。政府的行動主力是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當然也有其他政府部門。這些行動單位就如我們的肌肉,不過,誰應該當政府的小腦?

政府施政很難每次都準確無誤,但如果政府每次都要待焦頭爛額後才學懂修正,又或是因為怕錯而「唧牙膏式」的「做一半唔做一半」,最終也一樣給人感覺進退失據、左搖右晃。要能先知道自己的「位置」,才能計算出精準的方案;要能計算出精準的方案,才能及時保持各方平衡。

同樣地,如果我們對身邊事情的信任取決只顧建基於自己預設的立場,卻不去開明接收各方意見和反應,又不願意作及時的修正,便會陷入愈來愈迷失的深淵。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小腦有協調功能,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