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31日

卡夫卡 圈來圈去

前天文台台長畢業作

今年10月香港還有颱風來襲,更掛過八號風球,但普遍認為「浪卡」風力弱,根本毋須掛8號,當時卡記就想起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李本瀅曾接受本報訪問時說過一句話:「畫畫比掛風球難。」兩年前李本瀅修讀香港藝術學院的藝術文學士,轉眼間他已修畢課程,並將參加「典亞藝博2020」(11月27至30日,會展中心3F展覽廳),展出作品。

一如既往,「典亞藝博」再次展出香港藝術學院應屆畢業生和校友的作品,而今年跟往年不同之處是,新冠肺炎波及全球,個別作品以疫情下的香港作為創作背景,透視香港不為人所察覺的一面。

結合藝術和科學

主修繪畫的畢業生李本瀅就於創作過程中, 結合藝術和科學,以鑽研形態與顏色的關係,務求達到轉化的境界。他的作品《疫下慵懶》主要是以街上隨手可得的物件製成,特別是紙皮。紙皮既是環保及可持續的物料,也跟貿易和全球化有關,同時亦令人聯想到街頭拾荒長者的苦況,以及權利和平等的問題。

作為一種物料,紙皮的色調可算多姿多采, 能表達線條和方向,故可提供不常見的觀察角度及多維的空間。在創作上,李本瀅有志於透過回憶和形態,帶來對香港不同文化時刻的理解。

而陶藝畢業生蕭文潔則善用城市廢料如廢磚、羽毛、鐵釘、石頭等,結合陶藝製作一系列作品《共生體》。於疫情下,她感受到香港的整體氣氛十分壓抑,自己與城市的關係十分疏離。《共生體》是利用城市中的廢棄物件作重新組合及演繹的一組雕塑作品,體現了蕭文潔從微觀的視角去探索自己與城市共存的可能性。

在創作過程之中,不但緩解了她對這個城市各種環境和氛圍變化的恐懼,更啟發了她從焦慮與不安中找尋出路。此系列作品參考了在自然界各種互惠互利的共生關係,並套用在她的共存意念中──希望我和你能在對立中共存。

攝影畢業生袁錦華半年前開始創作《東方之珠2020》一系列4張的攝影作品,作品是明信片以鋁板噴墨列印創作。

明信片通常是外界對於一個城市美好的印象,但疫情以來袁氏於遊客區購買明信片也變得相當困難,於是他開始反思究竟香港的未來是怎樣。

他的作品都有黑色外框,中心鏡像模糊,就如剛剛睡醒,看不清事物的狀態,以表達自己對香港的迷茫。袁錦華感慨地表水:「明信片呈現一個地方最美的一面,然而當地方急遽驟變,甚或逐漸消失時,原本熟悉的風景又該是如何?」

表達對香港迷茫

「典亞藝博2020」月底才舉行,但另一個香港藝術學院畢業生的「物料與物理」雕塑展已開始(即日至11月26日,香港藝術學院藝廊),是藝術文學士雕塑畢業生透過作品展現創作過程中對不同物料及媒體的考量。由本地藝術家、資深策展人兼學院校友陳翹康策展,率領6位香港藝術學院雕塑畢業生展出作品。

圖片提供:香港藝術學院

撰文:卡夫卡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