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9日

何家銘醫生 家庭醫學

當流感遇上新冠肺炎

光陰似箭,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尾在全球肆虐,已令超過4400萬人確診,並造成超過117萬人死亡。秋去冬來,每年流行性感冒高峰期亦漸漸來到,當流感遇上新冠肺炎時,若市民大眾不及早嚴陣以待,就會令到疫情對社會的衝擊在這冬季雪上加霜。

「流行性感冒」(流感)同「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都是呼吸道傳染疾病。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致,而COVID-19是由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二型(SAR-CoV-2),即沙士病毒二型引致的。

流感與新冠肺炎症狀相似,發病初期較難分辨,往往需要做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測試才能辨症。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疲倦、喉嚨痛、流鼻水、肌肉疼痛、頭痛等呼吸道感染徵狀。除呼吸道徵狀外,亦有機會出現嘔吐及肚瀉徵狀。但新冠肺炎患者卻有機會出現味覺或嗅覺改變,甚或是失去味覺嗅覺。流感患者通常在受感染後1至4日內出現徵狀,而新冠肺炎患者通常在感染5日後才發病,但亦有觀察發現新冠肺炎病毒患者可早至感染後2日或遲至14日才發病。

南韓現雙重病毒感染

流感病毒及新冠肺炎病毒在患者發病前一日已可將病毒傳播。一般來說,流感患者在發病頭3至4日傳染性最大,而傳染性可維持一星期。因新冠肺炎病毒較新,它的感染性亦有待研究。現在觀察所得,新冠肺炎患者在徵狀出現前2日已可將病毒傳播,傳播期可維持至確診後10日。

流感及新冠肺炎兩者也可令高風險人士如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孕婦出現嚴重併發症,包括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呼吸失調綜合症、血中毒、心臟受損、多重器官衰竭、繼發性細菌感染等。新冠肺炎患者更有機會出現心臟、肺部或腦血管栓塞。另外,孩童感染了新冠肺炎有機會出現「多系統炎症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

流感及新冠肺炎高危患者都需要入院觀察,並作支援治療以紓緩症狀及減低併發症機會。治療流感可使用抗流感病毒藥,一般建議流感併發症高危人士或流感住院病者應盡快處方抗流感病毒藥物。另一方面,現時還沒有確實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病毒的藥物,但各國專家已對治療新冠肺炎方法作出不同研究。至今有研究顯示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能在治療新冠肺炎上有成效,但亦有待更多醫學實證加以確認。

在預防疫苗上,世界各國每年會因應世界衞生組織公布南北半球流行的流感病毒種類,為市民接種流感疫苗。全球暫時還未有預防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但世界各地專家已着力於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發,希望能盡快研發成功,以預防新冠肺炎。

當新冠肺炎與流感相遇時,更會增加新冠肺炎的傳播率及死亡率。南韓已發現亞洲首宗新冠肺炎及流感「雙重病毒感染」病例。

早前德法學者研究發現,如患者同時感染新冠肺炎及流感,新冠肺炎的傳播率可增加近2倍半。研究人員研發出一套模型模擬季節性流感及新冠肺炎共同傳播,並綜合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挪威4個國家新冠肺炎的疫情數據。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平均可將病毒傳予2人,但若患者再患流感,則會把病毒傳予4至5人。

同患兩病死亡率倍增

另外,早前《英國醫學期刊》亦發表「雙重病毒感染」患者,即同時患上流感和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是單獨患有新冠肺炎的2.27倍,是沒有受流感或新冠肺炎感染者的5.92倍。

總括而言,市民大眾除要慎防新冠肺炎外,亦要嚴防流感。2020/21年度「疫苗資助計劃」及「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已經展開為合資格人士提供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除有已知禁忌症的人士外,所有年滿6個月或以上人士均應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由於身體在接種疫苗後約兩星期才會產生流感病毒抗體,所以大家應及早接種疫苗,以應對冬季流感高峰期的來臨。

接種流感疫苗除可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減低入院及死亡風險外,更可減少因流感發燒而被誤以為感染新冠肺炎,有機會增加因入院隔離而受感染的風險。當然,流感疫苗注射計劃初期,疫苗供應有機會出現緊張情況。市民大眾在等待注射流感疫苗同時,亦要時刻注意防疫的基本方法,即手部衞生、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這些都是有效預防流感病毒及新冠肺炎病毒的良方。若大家有新冠肺炎病徵時,便應盡快向家庭醫生求診,及早檢測。

大家若能同心合力預防流感與新冠肺炎相遇,疫情必定能盡快「雨過天青」。

www.hkcfp.org.hk

撰文:何家銘醫生 香港家庭醫學學院

 

[信健康] 預防同時感染新冠肺炎及流感,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