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22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70年代雙周刊》

莫昭如偕一年輕人來——年輕人要蒐集《70年代雙周刊》資料,拍攝紀錄片。

終於有人整理這段歷史了——《70》不單是一份雜誌,也是一個社會運動團體,改變了香港的歷史。

一九六九年,吳仲賢就讀珠海書院,抗議校方壓制學生,發起罷課;莫昭如正從澳洲留學返港,前往支持;兩人有感於年輕人缺乏發聲機會,遂於一九七○年一月一日創辦《70》。

《70》甫出版便叫人眼前一亮——八開,排版闊落,有時半版空白只下文章標題;也試過跨頁印一張海報……當年香港的報刊十分「慳家」,文字圖片都排得密密麻麻,完全沒有「透氣」空間。除了介紹不同的政治思潮,《70》也引介文化藝術。

開始時,《70》仝人傾向無政府主義,開宗明義反殖民主義——先搞中文合法化運動,後來又積極帶動保衞釣魚台運動;其後受老托派(香港樓子春、巴黎彭述之)影響,形成分化,雜誌於一九七二年停刊,人亦逐漸各散東西。

《70》的重要性在於,左派在六七暴動失敗之後,民意向政府傾斜,凡有反對聲音,批評者即被標籤為「左仔」——政治現實掩蓋政府政策、社會制度的種種不公,所以《70》仝人身體力行反殖,促成社會進步——「維園七一和平集會」為港人爭取了合法示威權利、「反貪污、捉葛柏」又爭得遊行權。「保釣」是一虛無縹緲的愛國主義運動,難以持久,「八一三」合法示威之後就沒戲了,《70》成員便藉土瓜灣盲人工潮將運動方向轉為對香港社會的關注,以後遂有「油麻地艇戶事件」「佐敦谷拆遷事件」……其後,香港才出現「壓力團體」以至政黨。

這麼重要的一段歷史一向乏人關注,現在找完整一套《70》也不可能了,真可惜!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