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2日

許懿清中醫師 藥到病除

中醫對肥胖的見解

中醫認為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身體積聚痰濕所致,其病因是臟腑失調,津液代謝失常,令到病理產物(即痰、濕)積聚或停滯於身體而產生肥胖。

痰濕積聚

中醫認為脾臟負責消化吸收,是產生痰濕的源頭,可能因為先天脾胃功能不足或生活習慣,例如常吃過多的甜點、肥膩之物或喝冰水凍飲等,再加上運動不足,均會導致脾臟的正常功能受損,令其運化水液和養份的功能減退,水穀精微不能完全生化為精血,另外,糟粕之物,即消化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未能及時清除,因而囤積成膏脂痰濁,遂成肥胖。

常見的肥胖症型如下:

1.濕困中州 瀰漫三焦

因種種原因導致脾胃功能失常,濕邪濁脂積聚於中焦,藉由肺臟的通調水道作用,濕瀰漫在三焦之中,同時向外散布於身體各部分,引發為肥胖。

2.食積胃熱 脾不健運

過食甜、肥膩或辛辣之品而致胃熱,加上運動不足,導致脾臟的消化代謝功能受損,胃熱又令人食得更多,但脾臟卻未能配合,將之轉化為水穀精微並生化氣血,這些過盛的營養會轉化成水濕痰飲,存積體內形成濁脂,與氣血混合,充溢臟腑和四肢骨骼,發展為肥胖。

3. 腎精虧損 陰陽失調

腎精消耗或腎陰虛導致相火過盛。過盛的相火灼傷中焦,導致胃熱,令脾臟運化失常,引發為肥胖;以上情況若持續太久,腎陽亦會被損,令到膀胱、三焦的氣化失常,更多水濕會凝滯於體內,使肥胖加重。

肝膽失調

4.氣機阻滯 痰濁不行

壓力大、作息不佳,易令肝膽失調,導致氣機不暢,經絡不通,從而令水濕停積,繼而生成痰濁,散布於體表肌膚,成為肥胖。

中醫認為要有效控制體重,必須「識飲識食」,做足夠的運動,配合個人體質挑選適合自己的食材,改變生活習慣及起居作息,才是健康、長久而有效的對策。

 

袪濕茯苓飲

材料:雲苓20克、炒白朮15克、決明子15克、荷葉10克、清水1200毫升。

製法:全部材料洗淨,加清水以大火煮沸後,轉中火慢火煮滾後,改文火煮45分鐘,隔渣取茶即可。

功效:健脾胃、去濕毒。適合脾虛濕重、食慾旺盛而致肥胖的人服用,有助減輕過盛的食慾,亦有助通便。

服法:隔天服一帖,連服十帖。視效果再決定需否再服用。

備註:對以上食材過敏、有懷疑者、長期病患者、孕婦、體質特殊或異常者,服前請先諮詢中醫師。

 

作者為註冊中醫

www.yibeaute.com.hk

 

[信健康] 夏日肥胖的見解,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