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30日

陳仲謀醫生 身心掃描

新冠肺炎帶來的心理和精神問題

肆虐全球的COVID-19已經橫行了7個月,世衞早前宣稱感染人數很快會超越1000萬,突破50萬的死亡人數是遲早的事(編按:現時全球感染人數已逾1000萬,死亡人數超過50萬),因為巴西和印度等人口大國的疫情,正在方興未艾。世界某些先進國家基於政治和經濟的原因,不大理會有關專家的警告,急不及待解除「隔離令」,逐步恢復各行各業的運作,企圖盡可能使社會進入正常狀態。

這些政府是否操諸過急呢?南韓和北京經歷「零感染」的紀錄,持續了多日,現在又分別出現了酒吧和食物市場的「群組感染」。南韓有些專家認為這是「第二波的感染」,但世界的主流意見則確信這是「第一波的反彈」,是餘波未了。美國各州紛紛重啟經濟活動,而多個地區立即出現「感染率」飆升;英國準備在7月初局部重開餐飲和酒店等行業,亦放寬「社交間距」的限制,但首相約翰遜的言詞是戰戰兢兢,希望國人都有「防疫意識」(Common Sense),不顧國內各頂尖專家的公開信,預警「第二波爆發」的風險。歐洲多國和美國南部各州都因重開經濟,而感染率暴升。這是政治和科學的矛盾。

巴西疫症的數字緊隨美國之後,但從未封鎖社會經濟活動,所以疫情一直惡化。其實,全球的政府、醫療人員和社會大眾都陷入一個兩難的心理矛盾:選擇「餓死」或「病死」。

餓死抑或病死

印度政府曾在未經通知下,全面封鎖各大城市的經濟活動,實施隔離,以圖控制病毒的散播,迫使數以百萬計進城工作的農村人口要步行回鄉,當中出現哀鴻遍野。可是,這13億人口的大國很快就重開生產線,因為該國政府深知經濟活動如果繼續停頓,造成的人命損失和政治動盪會更加嚴重。事實上,一個窮人手上只得幾塊錢,他會為家人購買麵包充飢,還是選擇一齊佩戴口罩防疫?

世界各國應該怎樣面對這宗世紀疫情?真是很難找一個共通的答案。國情有別,大家所處的環境不同,幾時解除隔離?怎樣逐步開放?所有政府現在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實施開放或繼續隔離,不可能兩全其美,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這就是當政者的矛盾!歐盟二十七國之中,一半對開放邊界持保留態度,而另一半則極力主張全面通行,以盡早恢復他們賴以維生的旅遊業。這又是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矛盾。

從醫學的角度而言,在未有疫苗和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之前,群眾隔離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以免再有大規模的感染,拖垮公共醫療系統。另一方面,很多精神科學的學者都認為,長期的人際隔離,令市民很容易產生各種精神困擾,甚至社區會有「精神海嘯」的現象。

香港在今次「防疫戰」中表現出色,主要由於有SARS的教訓,港人自動自覺去張羅口罩和各種防疫必需品,而且好有Common Sense。特區政府頒布的「限聚令」,700萬多人大都遵守。官民合作是本地感染率偏低的原因,但我們切勿掉以輕心,因為「輸入個案」的持續,機場成為病毒入侵的缺口,是我們這個人口稠密城市的隱憂。拒絕持有本港身份證的人從高危地區回來,在法、理、情三方面都講不通。政府必須動用龐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做好隔離工作,以免再有大批懷疑受感染的人滯留機場,造成無謂的風險。慶幸的是,香港在三十幾度高溫之下,有九成以上市民仍然堅持戴口罩。另一方面,部分市民可能認為本地感染的機會微乎其微,勉強戴口罩只是基於社交禮儀或受到群眾壓力。這都是港人內心的矛盾。

到目前為止,本港只得7個人死於COVID-19,但在這段時間中,懷疑死於自殺的數字則遠超前者。社會在不正常狀態下,對市民的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是不爭的事實。由去年中本地發生「社會運動」,到現在感染陰霾仍然籠罩下,我們的身心已經經歷超過一年的衝擊,而曙光還隱而未見!在這種慘澹的社會氛圍中,不少人容易墮入精神困惑的羅網之中。筆者相信港人患上「普通精神病」(Common Mental Disorders, CMD)的比率會上升。根據2011年的調查,市民患有CMD(抑鬱、焦慮、強迫和各種身心症)的數字是13.3%。這個百分比可能向上調的原因,大部分是基於外在的壓力,使精神病康復者和有適應性情緒障礙的人心理上百上加斤。

情緒無從發洩

最近,有一位治癒了很久的病人再度向筆者求醫。李婆婆是位六十過外的家庭主婦,早年患上抑鬱症,不過她能及時接受治療,很快便藥到病除。今年4月,李婆婆突然發燒咳嗽,為防「中招」,家人唯有送她入院隔離觀察。因為檢驗需時,她在此期間感到孤立無援,精神焦慮,怕自己會染病歸西,甚至連累一眾家人朋友受感染。後來經過多次檢測,斷定李婆婆沒有「中招」。她出院之後,精神恍惚,夜夜無眠,心知是舊病復發。

在香港疫情嚴峻的時期,公私營的文、娛、康、體設施都幾乎全面關閉,使到市民無從在正常活動中發洩胸中的情緒,例如愛運動者無用武之地;愛看書者無法在圖書館借書閱讀;愛看戲者無法欣賞大銀幕的電影;愛一展歌喉者無卡拉OK可以施展渾身解數。凡此種種都會促使當事人有負面情緒,產生不少身心症,例如心跳加速,懷疑自己有心臟病;胃酸倒流就以為是胃癌;更有不少有強迫症的患者徵狀加劇,最典型的是潔癖,平時要不斷洗手的人,其不能自控的毛病會變本加厲。

雖然香港的感染似乎受控,但全球的疫情還未達到頂峰,情況一度穩定的智利突然告急,成為染病比例最高的國家,便可足借鑑。香港內外交困,大家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能走錯一步,為了整體的長遠利益,可能不得不犧牲一些寶貴的東西。

港人應該自求多福,展開固有的高度適應力,有彈性地處理多變的世情,用智慧克服不斷湧現的困難,抱着樂觀的態度去面對未來,最重要的是盡快修補社會的裂痕。

撰文: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精神健康助抗疫,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