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29日

林艷虹 訪談錄

八十後女木匠 胡善姮:這一行漸漸不分男女

人稱「胡師姐」的胡善姮(Cynthia)為本地少數女木匠,平日喜歡落手落腳鋸工製作,大至衣櫃椅子,小至飾物戒指,都難不到她。

個性爽朗、坐不定的她自幼喜愛手工藝,念完應用統計及電子計算學課程後,做過零售及補習社工作,後來修讀細木工藝科課程,重燃小時候的興趣,毅然踏上全職木匠之路。

現時她和男拍檔經營工作室「木隱坊」,雖然因體能關係女性在行內仍屬少數,但隨着機器和工具進步,她說這行業已漸漸不分男女,有利更多女生入行。

「愈來愈多女生做木工,對面就有一間工坊由兩個女生經營,多人參與是一件好事,證明香港可以容納這一個行業。」訪問地點位於葵涌一幢工廈內,眼前的胡善姮與許多隱藏於城市默默耕耘的匠人一樣,努力創作磨練,傳承手工藝。

她自小喜歡做勞作,念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應用統計及電子計算學高級文憑課程後,曾任職零售及補習社,可是她向來不喜歡辦公室工作,加上當時補習社工時長,幾乎每晚11、12時才下班,沒有私人時間,身體漸出現疲態,於是決心轉行。

2016年,她報讀建造業議會(CIC)香港建造學院一年全日制細木工藝科課程,正式接受木工培訓,當時班上約20名學生,胡善姮是唯一女生。「聽師父講,每年都有一兩個女生報讀,師父不會太驚訝,反而師兄弟好奇竟然有女生上堂?不過他們很錫我,粗重工作、搬搬抬抬不用我做,就算我想幫手,都話『得啦,師姐,等我哋嚟』,很感恩,都有當我係女人,哈哈。」

獲頒發工藝大獎

胡善姮束短髮,身形壯碩,高1.6米,然而一開始也面對體力的挑戰。「畢竟女生沒有男生般大力,師兄一人搬3塊板(4呎×8呎),我就分開3次搬,每次搬一塊。起初不懂用力,容易扭傷手,慢慢掌握竅門,發現技巧可以搭夠。」

她專攻細木工藝科,不但體力上應付得來,可以落手落腳製作出實物,而且出路比較廣。她首個完成的作品是一張木凳,現時擺放於工作室,亦因為這件作品,她認識了現時的拍檔兼師兄Dick。

 

「當時師父給我一張圖紙,我就開始造木凳,師兄造桌子,一齊玩。他本身任職設計師,在CIC修讀短期課程而迷上孔明鎖,並用於木工設計上製成一張有30多種結構變化的桌子,他形容是一件玩具,曾經參加香港家具比賽,未推出市面。」

天份加上努力,2016年才接觸木工的胡師姐,翌年獲得「青年魯班傳統工藝大獎」,肯定其精美木工技術,於男性主導的領域嶄露頭角。她坦言:「體能的確是對女生的一大挑戰,但今時今日,木工這一行漸漸不分男女,隨着機器和工具進步,對女生入行有利,只要妥當操作工具便慳很多力。」

畢業後,CIC引薦胡善姮到一間工程公司工作,開始當學徒,她坦言:「入去唔難,留低最難。」

她感恩遇上好老闆:「公司有文職女職員,真正做裝修工程得我一個女生,我知道外界很多公司不會聘請女生,但老闆不但沒有嫌棄我,反而教我很多。」基本上她什麼都要幫手,例如上門裝櫃。「整個行業都是現場度尺寸,然後由大陸工廠造櫃,再運送回港,由香港師傅安裝,這個工作做得最多。其次是酒店翻新、維修執漏等。」

初出茅廬時,她承認難免會出錯捱罵:「首先一定要認錯,不要不作聲裝看不到。我自首,被人罵完之後,自己有得着。」

初出道搞錯尺寸

她想起上班才幾天,本身要在牆身鑽一個65mm的洞,怎知拿了70mm的令梳:「鑽大了個洞!出事!」她第一時間向老闆認錯,對方漲紅了臉,忍着怒火壓低聲線說:「你第一次(犯錯),我就原諒你!下次小心一些!」

得到老闆原諒,她鬆一口氣,沒想到對方更把錯「攬上身」。「他跟別人說,『自己衰,拎錯令梳畀阿妹』,原本是我錯,他幫我頂罪。」

好老闆難求,好拍檔更難得,當時胡善姮正職裝修,放工後到師兄在觀塘開設的工場幫手。「後來工場訂單漸多,加上要照顧家庭的關係,2018年我選擇辭職,和師兄一起經營工場,工作時間比以前靈活自由。」

一起見記者的師兄Dick笑言起初不是想創業,而是「諗住敗家」。「直接租工場來玩木工,可以不停練習和嘗試,比其他人進步更快,但始終一個人做不完訂單,就兩人一起經營,我覺得女生心思、手工較細密。」

兩人各有所長,胡善姮喜愛弄細小飾物,如戒指,師兄專門製作大型傢俬,最近迷上製作杯。「起初由開設Facebook專頁和參加市集起步,第一次在市集賣實木的八達通套,地點位於馬鞍山一個人流極少的商場,反而是最賺錢的一次。」她笑着說。

由於觀塘工場僅200方呎,空間有限,去年底搬至葵涌工廈近千方呎工作室。「以前做櫃時會搬晒所有嘢到走廊,完成後再搬入去,好麻煩。現時租金雖是觀塘一倍,約11000元月租,但地方大了四五倍,可以開班授課。」

疫情影響木工班

DIY的風氣一直盛行,不少人都喜歡手工製作的質感,胡善姮和師兄開設Facebook專頁「木隱坊」,除了上載她製作的一系列作品,也舉辦對外開放的工作坊,如木凳仔班、八達通套班、親子工作坊。「尤其教小朋友做木工,能夠加深親子關係,小朋友很投入,不論男生女生都十分專注,而且很開心。」

她指親子班通常製作巴士,父母完成後,由小朋友填顏色。師兄也做過一架巴士給女兒玩,囡囡非常喜愛,時常出外「放巴士」,Dick笑一笑說:「我和太太放狗,她放巴士。」

受新型肺炎疫情影響,她坦言近月木工班人數銳減。「以前未有疫情前客人很捨得消費,現在很謹慎。平時每星期開班,每班4至6人,疫情期間每月一班,每班一人,又或者是兩個認識的人組成一班,我寧願客人開開心心來享受木工樂趣,而不是擔心。」

她指工作室的收入來源主要是開班、賣家具產品及小飾品。然而,疫情令航班縮減,訂材料大受影響。「以前幾天就有貨,現在等幾星期或一個月,因此目前主力製作精品首飾,客人以女性偏多。」

都市人物質豐富,什麼都唾手可得,木工講求工藝技術,工匠挑戰自己的極限、對藝術的追求和態度,有別於內地工廠倒模式製作,畢竟每件是手製,獨一無二。Dick坦言:「在香港做木工,租金是一大挑戰,原材料也是一個挑戰,因為實木愈來愈貴,每次製作亦是挑戰,我想做一些新穎作品,又想挑戰創作極限,例如是細緻度和完美度。遲些想賣杯,希望每隻杯厚度達至1mm,概念來自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木杯展品,網上資料顯示其厚度是0.7mm,如果做到這個境界最開心。」

胡善姮一直銘記師父說話:「做木要惜木!」她認為人要學懂珍惜,而且很多物品修復比更換好。「有時新的未必比得上舊的,特別是門,肯花時間是可以整到,不一定要掉。」

在木匠生涯中,木刺扎手是常事,提到最傷痛的經歷,她說是心急裝櫃,不小心用錘弄傷手指,結果骨裂,休息停工一個月,幸而家人從來不擔心她投身這個行業:「我很感恩,父母很開通。」

她微笑道:「原本爸爸負責家中維修,現在屋裏所有問題都搵我,而且懂木工後,大部分傢俬,包括張床都是自己整。」問她最難的手作,她想一想答:「沒特別難,哈哈。」

「如果說到最花心機是曾經為客人訂造衣櫃,由師兄設計到合力完成花了一個月。當時我有正職,放工要到觀塘工場幫忙兩三小時。」師兄在旁補充:「那時刨木很辛苦,沒現在那麼多機器。」

香港有很多傢俬舖,但不少人仍愛手工製作,胡善姮解釋:「一來沒有他們想要的款式,二來現貨的尺寸不吻合,始終香港的樓愈來愈細,很多時要度身訂製傢俬,或者追求一件多用的傢俬,曾經有太太訂了一張桌子給丈夫,既是茶几,也是一張display枱,讓丈夫擺放其珍藏模型飛機。」

 

 

英文名:Cynthia

出生地點:香港

年齡:八十後

身份:「木隱坊」合夥人

學歷: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統計及電子計算學高級文憑

 

撰文 : 林艷紅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