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19日

占飛 忽然文化

口罩源頭在中國

疫情期間,尋找口罩一度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有段時間的統計是,香港人平均每周用12小時尋找口罩。高官們自乘私駕,5天工作,當然對百姓排大隊買罩覺得匪夷所思。

一場新冠肺炎,令很多人成為口罩專家,大家為自身安全,對口罩規格構造和防疫能力等,琅琅上口。為什麼會戴口罩?口罩的源頭,竟然是中國。

根據馬可孛羅的遊記記載,在當時元朝宮殿內獻食的人,必須以絹布蒙口鼻,免其氣息觸及飲食之物。那塊布──原始的口罩,構造雖比不上今天N95精密,卻是用粗細蠶絲及黃金幼線編織而成。

物料的交叉密度放在今天,當然很容易明白,就是能阻隔微粒甚至病源。元代(公元1271-1368年)的時候人類當然對細菌毒病仍一無所知,也許是怕侍從太監口氣大而對皇上不敬。但經馬可孛羅隨手記下,穿洋過海,在歐洲儼然變成現世的口罩雛形。

如此,口罩乃中國發明。馬可孛羅竟是江洋大盜,盜取中華之知識產權?

宗教用途

其實口罩概念在宗教中也沿用甚久,藏傳佛教弟子向上師說話,不敢直接張口出言,會用僧袍遮臉再低聲稟告;在處理聖壇的聖物時,負責的僧人也會用口含着衣服一角遮着口鼻,既可保持止語──不說話,也可避免煙火嗆鼻,但更重要的是不讓自家俗人的氣息玷污聖潔的神壇。

用布遮口鼻,在更遠古的宗教也有記載。古波斯的宗教儀式中,便要用布包臉,同樣是認為凡人氣息乃是不潔的,波斯古墓門上的浮雕中,祭司也是如此。

除了口罩,不少宗教的修行都要求潔淨自身,其中包括齋戒、避免葷腥、沐浴洗手等,把所有可能冒犯神靈的庸俗氣息減到最低,以表敬虔。

不過在中國近代史中,口罩的確曾出現歷史性的一刻。

1910年,在滿洲爆發了神秘瘟疫,多人死亡,患者會在出現症狀28至48小時內死去。

為了對付這場牽連甚廣的疫症,朝廷委派了馬來西亞華人醫生伍連德為首席醫官,對抗這場瘟疫。伍醫生早年負笈劍橋,也先後在多間著名醫學院受訓,受委任後主動深入疫區,很快便鎖定是鼠疫造成。隨後成功控制疫症,獲頒醫學進士,在中國歷史上只此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各國爭奪

在整個防控過程中,伍醫生成功的關鍵是在很早的時期,已經規定有關人士戴口罩。他把傳播途徑定性為飛沫傳播。除了對工作人員的規限,伍醫生也設計出價錢低廉的口罩,讓普通市民能享用口罩,讓百姓受保護。據說那是用多層4吋乘6吋手術紗布疊成再用布包裹,蒙面後在後頸打結。

那時,醫學口罩才剛在西方確定其重要價值,至此疫情才不到四分一世紀,但口罩,卻是控治的關鍵措施。不難想像,在當時封閉的中國社會,要推行如此政策何其艱巨,但他還是成功了。

疫情全球擴散,口罩儼如世紀大戰中各國爭奪的戰略物資。一度成為世界夕陽工業的口罩生產,成了各國買家的寵兒,在韓國工廠門外,聚集了來自內地及各地的買家。有傳廠商一度坐地起價,任由出廠的口罩在露天的工地繼續囤積,為的是善價而沽,價高者得。

在口罩的加工生產中,除了過去用細密物料去過濾病源和微粒,近代的外科手術口罩,甚至是最強的N95,採用更精密的技術,利用物料的纖維之間的靜電原理,把更細小的物質吸住,從而成功阻隔病毒進入人體。這個物料,又叫靜電熔噴布,這個核心技術,出自台灣人蔡秉燚。利用熔噴技術,形成駐極體,能有效吸住細菌、病毒及微塵。其中的指標,除了體積(<0.1um),也有效率要求(>99%)。

唯一指望

風平浪靜沒有疫症的日子,沒有人問津口罩生產,但在疫症蔓延之際,全球瘋搶,歐美多國分別從別國手中用高價搶購口罩。戴口罩這行為由最初被西方人士所鄙視甚至排斥,發展至今,當權者與世衞愈是叫人不要搶購愈多人買,在未有疫苗前,口罩成為全民惶恐的唯一指望。

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地在哪裏?在中國,絕大部分在武漢。

南韓總統文在寅因初期向中國提供口罩人道援助,但後來本土疫情告急,全國也搶購口罩物資,因而一度面臨彈劾。

在內地或華人地區,多年來都保存了口罩文化。部分原因是1949年前疫症頻生,口罩可對抗疫病、保暖,也可阻隔花粉。口罩成為當局最便宜的防疫措施,甚至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一度被推為時尚表現,衞生與高雅相連,主婦甚至會編織口罩,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多番用生化武器,令民眾認識到口罩可保命。

八十年代後的污染日趨嚴重,令戴口罩成為某種常態。在未有沙士之前,大概常用的仍是伍連德當年的設計,簡單、成本低、可循環再用。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