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3日

譚淑美 校長訪談

天主教南華中學校長 為輸在起跑線學生力爭機會

李偉榮,是天主教南華中學校長。

學校位於深水埗,典型的基層學校。全校本地學生只佔四成,另六成是新移民。「我們的學生當中有一半要申請書簿津貼。」

整個訪問,李偉榮談得最多的是如何申請經濟援助,令這班不是贏在起跑線的學生過得更好一點,機會再多一點。因應這些新移民學生,學校加設一些與其他學校不同的課程,叫做繁體字班及廣東話班,「希望同學加快適應。」他道。但課室是否規定講廣東話?「是的。」學生若以普通話發問,又是否可以?「我們都容許,但老師都要鼓勵他們用廣東話。」他點點頭道。

南華中學早於1946年已創校,李偉榮是第十個校長。

早於1993年他已來這兒教書,任職體育及數學科老師。直至約6年前,他被擢升為校長。這是他第二間任職的學校,「畢業後,我去過一間小學工作。」

全校約有600名學生,雖然深水埗為南亞裔的聚居之地,但該校只有一兩個南亞裔學生,「深水埗的南亞裔學生通常在美孚的地利亞上學,那是他們的社群。」他解釋道。

六成學生是新移民,由於人數佔優,他形容:「現在我們的學生,在小息時用普通話溝通,本地生就可順道學普通話了。」但學校鼓勵新移民用廣東話,以至強制以普通語為母語的學生在放學後要上廣東話班,「堂數不多,只有10堂。」李校長為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早會時亦邀請學生做主持或分享,語言媒介分不同日子有廣東話、英語及普通話。

派免費午餐

李校長受訪時談了很多南華中學如何爭取資源的方案,以幫助基層學生。其一是跟九龍倉合作,他指出每年九倉向他們撥款200萬元,為期6年,即1200萬元。「我們可以用來請人、興建基建、獎學金等等。」他如數家珍道:「政府還有攜手扶弱基金,商校共同合作,商家出1元,政府就出1元。透過這方法,我們每年多了30多萬元。教區聖雲先會則每年撥款約20萬元,令同學可有免費午飯吃──每天60個飯盒,綜援家庭、全津、半津的同學優先申請,每人最多享用一個學期……」其餘還有玉清慈善基金、優質教育基金等等。

「我們希望找更多資源,幫助我們的同學。」他停一停再補充。

有些學校要學生寫周記,南華中學都有類似措施,叫「心靈札記」。李校長希望藉此了解學生的背景和想法。

「去年,我們做了統計,當中有36%的同學都不是跟父母一起住,例如單親或跟婆婆一起住。他們的每月家庭收入很少,1萬元以下的佔49%。在寫文章時新移民學生會談到很掛念在內地的奶奶(嫲嫲)等等。」他展示了一些學生的文章及問卷。當中有個學生寫到初來港感到很孤單,與別人溝通亦有困難。

有人則在回應「回憶一段你最困苦的事件」時寫下:「晚晚吃罐頭,沒錢交書簿費,拿綜援。」又有一個學生寫:「家裏只有100平方呎,不要說能不能睡覺、吃飯,就連做功課、溫書也成問題。」

不少學生因經濟拮据,在課餘時間做兼職。

「由於很多是新移民,他們即使就讀中一,已經16歲,即合法打工。」他苦笑着。「亦有同學很積極地搵獎學金──我們學校也有獎學金,如果他們的學業、操行、服務表現好,會有1000元。」這獎學金每級有3個名額,每學期頒獎一次。

另外,他也考慮到學生課餘活動的裝備經費。

「足球隊有一個學生,住在板間房。原來他中三已開始做兼職,在麥當勞打工。至於為何做兼職,是因踢足球要有很多裝備。今年政府推出了一個全方位學習津貼,我們撥了一些錢去津貼這批學生的裝備。」

雙非孩苦況

過去有關雙非父母衝急症室產子的新聞,屢見不鮮,而這些雙非嬰兒過了這麼多年,有部分成為南華中學的學生。但有多少人想過他們的故事?李校長看到以下結果。「這個同學在香港自己一個人住。」年紀多大?「14歲。」14歲如何自己照顧自己?「好難想像?真的……」他嘆了一口氣道:「他天天出街吃飯,或者只是吃個麵包。這對父母每月給他幾百元零用錢。」記者聽到後不禁汗顏,每月數百元在香港怎能生活?以900元計即每天零用是30元!連午餐也付不起!「……這筆錢不包括租金。當然這是很極端的例子。他身材很瘦。因此我們才有上述的『愛心飯局』去資助學生吃飯。」

這些學生在香港生活這麼艱難,他們畢業後回到內地去,還是繼續留在香港?「近幾年,能入大學的主要是新移民同學。他們明白生活艱難,所以發憤用功;當然亦有一些新移民學生適應不到,最後返回內地,但這只佔很小很小比例。」

他又提到另一款經濟援助,叫做緊急援助基金,「例如有同學的爸爸是地盤工人,他受了傷,開不到工。在學校社工確認事實後,學生可獲得500元;如果情況嚴重,最高可以給他們1000元。」

他還幫學生找來有少許津貼的兼職。「馬哥孛羅酒店跟我們的學生配對暑期工體驗,他們最長可以做4個星期,每天有百多二百元的交通津貼,包午餐。工作範圍由在廚房做西餅、切青瓜……到執房、bell boy、前台等──有同學說,做bell boy原來有很多貼士收!」

這些工作聽起來都很基層,當名校的學生去做少年太空人,但這些同學卻去做bell boy?李校長沒正面回應,只道:「曾經有同學去到傳訊部,他們可跟着一些高層去開股東大會。但這只是一個學生去到,機會十分難得。」

學校設校服回收,即由畢業生捐出校服,讓財政緊絀的師弟或師妹免去買校服的開支,「穿二手校服代表環保,我們要珍惜資源。」他樂觀地建議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每年都有10多個學生用這方法得到校服。」

現時畢業生的大學入學率有多少?

「平均每年我們有五六個學生入到大學。」他想一想道:「以100名畢業生去計,即是5%。」但這些清貧學生在學期間做兼職,根本沒時間讀書,對嗎?「對的,上面談的玉清慈善基金就是用來給學生補習的……」然而僧多粥少,問題不容易解決。

更可惜的是,校內即使出了尖子,他們卻有機會中途申請退學,跳到另一間排名較佳的學校。李校長無奈地說盡可能以「情」字挽留,「但其實都很尷尬。」這個「情」是師生良好關係。

考3次會考

天主教南華中學校長李偉榮在該校任教27年,他說以往學生的成績及操行比現在差。「曾經有學生拿剪刀對着老師,另一個拿起凳子想拍在老師身上!」

他憶述:「那時陳子良校長到內地取經,學會『生本教育』(以生命為本)的道理──以學生的需要去考慮,而不是靠課本。我們要了解學生,就像剛才提及的『心靈札記』也是從這個方向走出來的。我們沒有放棄。直至千禧後,學生的成績與操行才有改善。」

今年49歲的李校長本身在柏立基教育學院取得教師文憑,後在公開大學修畢數學學士及教育管理學碩士。「我也在基層家庭長大,爸爸是泥頭車司機,媽媽做拖鞋綉花手工。小時候我們住在公屋,我天天徘徊在工廠與球場之間。」讀書成績不算標青,因英文不及格或其他成績未達標,他連考3次會考,才達成心願考入柏立基,朝體育老師的夢進發。

李校長以往主力教體育,且精於足球。雖然成為校長後他已不再帶領校隊出去比賽,但仍不時跟學生踢波切磋。

他同意,體育老師升做校長在香港的確較少有。

他已婚,與妻育有一子一女,「哥哥24歲,妹妹15歲。」相差這麼多年,同一個太太所出?「是,哈哈哈哈!」他咧嘴大笑:「太太是師範的同學,現在於教育大學工作。」其兒子正在台灣的方濟會修道,目標成為一名神父。那麼,意味兒子將獨身一人?他點點頭:「兒子在4歲已有這個志願。」女兒則是中四學生,成績優異,「不用我擔心!」

 

李偉榮小檔案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學歷:公開大學教育管理學碩士

興趣:足球、釣魚、靜思、自駕遊

喜愛作家:Henri Nouwen、Thomas Keating、Bob Buford

喜愛書籍:《划向深處──穿越信仰的低潮》、《人生下半場》及Power Dads等

座右銘:教我所信(信)、信我所做(望)、做我所教(愛)

 

天主教南華中學

成立年份:1946

校訓:立己立人

類型:資助中學

學生性別: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4266方米

地址:深水埗永明街5號

 

撰文:譚淑美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