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17日

顧小培 康和健

衞生之經

日本人使用的文字中,很多都屬外來語;但基本上,主要是源自中文。正如中文一樣, 日語很多詞彙都是由單字連接在一起,組合形成另一個獨特的意思。

我們中國人現今常用的詞彙,其中有不少卻反過來學日本:日本人首創出來,被我們取其現成,借而用之。「營養」可能是其中之一。營養指食物中包含的成分和素質,進入體內後,可以被釋出來;繼而吸收,成為熱量或其他有利身體健康的能量和養分。往中國古書中找,找不到這個詞。若分開來看,「營」解作謀求、建造,再而隱隱然有量度的意思;「養」則是可以直截了當地理解為「維持」。最先之時,可能「營養」是用作形容詞,例如「營養素」,合起來成為「謀求維持生命的成分」之意。這樣子的含義,其實是有點兒「以全概偏」的,因為「營養」應該亦可以用於身體以外之物。不過,經長期這般應用,已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之勢,只須一說起營養,不期然就與身體健康連接在一起。及後,「營養素」中的「素」字也省略了,「營養」成為名詞。現今香港的「潮語」(流行語滙)尚走出了更進一步的演變,單單說「有營」就算是等同「有營養」,認真不通之至。

說起來,還有另外兩個詞彙,也常見於生命科學的範疇。此乃「衞生」和「保健」。在今天,兩者都自成一家,各有各獨當的一面。若仔細地看,「衞生」和「保健」說的都是同一樣東西:不外乎保衞生命、健康。但究其實,「衞生」一詞早見於古籍。「保健」則大有可能亦是拾日本人之牙慧。

在《莊子》〈庚桑楚〉篇中,有一個名叫南榮趎的人請教老子。他說:「里人有病,里人問之,病者能言其病,然其病病者猶未病也。若趎之聞大道,譬猶飲藥以加病也,趎願聞衞生之經而已矣。」在我的鄉里中有一個人病了。鄰居問他,你哪裏感到不適?病人於是說了;但循他所說「令他感到不適」的各種病況,見不到任何端倪可足以知道病的原因,也無從得悉到底那病是怎麼樣由當初的「本來未有病」發展出來的。如果我只能聽到這些不着邊際的說話,好比愈是吃藥,病情愈重。我想向你請教,什麼才是保衞生命的重要法則?

老子於是說出一番話來。那可能是中國最早有關衞生的教誨之一。他所說的「衞生」,可不是今天提倡「勤洗手、多喝水」那些形而下的動作,而是養生的大原則。

下一篇續談。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草本對症 尋醫不問藥》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