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4日

李夢 藝術拾趣

觀看之道

香港藝術館經4年翻新,於去年底以新鮮面目亮相,可惜年末忙碌,未能趁早探訪,直到數日前匆匆路經,於吳冠中等名家回顧展旁,見到一場名為「觀景.景觀」的風景畫展,讓人過目難忘。

「觀景.景觀:從泰納到霍克尼」展出76件英國泰特美術館精選館藏,聚焦英國風景畫在過往300年間的發展變遷,其中既有十八世紀畫家泰納(William Turner)氤氳的、頗富光影變化的風景畫名作,也有二十一世紀藝術家霍克尼(David Hockney)對於「後攝影時代」風景畫創作的再思考。

時代流轉,畫家雖凝視同一片海與天空,呈現於畫布上的,卻是迥然不同景象。這是風景畫的趣致所在,也是藝術與時代互相映照的徵象。

風景畫意義大

展覽現場的作品,不乏泰納、康斯塔伯及霍克尼等人盡皆知的藝壇明星, 也有相對小眾畫家的作品,比如奧科諾(Roderic O'Conor)及英士夫(David Inshaw)等活躍在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及至當代的藝術家。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奧科諾的《黃色風景》。這位生活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及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愛爾蘭畫家,而立之年後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巴黎,與後印象派畫家如高更等人往來頻密,並且將當時法國流行的創作筆法引入畫作中,難怪這幅作品不論從構圖抑或用色角度,都有鮮明的印象主義與表現主義風格。

由此說來,在照相機尚未發明的年代,風景畫作並不僅僅承載「記錄現實」的功能,也是畫家抒寫心境、情緒、思考與想像的載體。清代文人鄭板橋的詩作中,曾寫道「一枝一葉總關情」,景情交融,亦有此意。

照相機面世、攝影技術普及後,二十世紀下半葉及二十一世紀的風景畫家,不得不直面影像的挑戰,並在抽象與寫實之間,找尋立足空間,並建構個人風格。當霍克尼努力探尋攝影機鏡頭之外觀看世界的方法,另一位與他年紀相仿的英國風景畫家亦拋給自己相似的問題:當照相機已能捕捉極其精確完美的自然風景,「風景畫」存在的意義在哪裏?

不拘泥像不像

在英士夫的成名作《羽毛球比賽》中,他提出一種解答上述問題的方法。在他看來,攝影技術記錄的是「事件本身」,而繪畫關心的是這爿風景背後更普適、更深沉的意味,並非單一瞬間或事件,而是眾多瞬間的拼貼與凝合。因此,在這幅創作於1970年代初的畫作中,我們見到造型奇特、似乎只會在卡通片中出現的大樹,以及樹影下正在打羽毛球的兩個女孩,乍看尋常,細想則發現畫中情境並不全然是日常生活的直陳,而是畫家經過想像與奇幻渲染之後,添加宛若夢境的觀感。

這一些風景畫作,與泰納等人百多年前的創作相比,筆觸愈發自在活潑,不再拘泥於「像」或是「不像」,更願意從超現實的、異趣奇幻的語境之中汲取靈感。所謂風景畫作之變,亦是畫家觀看之道的變化吧。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