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3日

占飛 忽然文化

改編作品吃力不討好

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往往吃力不討好。改編暢銷小說還好一點,導演加鹽添醋,可以提升小說的層次。史匹堡的《大白鯊》和《舒特拉的名單》,原作不是名著,沒惹來抨擊。改編文學名著則經常惹禍,無他,粉絲多是「原教旨主義者」,視原著為聖物,任何改動都是冒犯也!

被抨擊「不知所謂」

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是大師級導演,他改編湯馬斯曼(Thomas Mann)的中篇小說《魂斷威尼斯》為電影《死在威尼斯》,湯馬斯曼的粉絲固然大為不滿,連寫《羅莉妲》(Lolita)的俄羅斯裔作家拿波哥夫也抨擊該片「不知所謂」。

《死在威尼斯》最大的改動,就是將原著的男主角奧森巴哈(Gustav von Aschenbach)由作家改為作曲家。原著頗有湯馬斯曼夫子自道的意味。奧森巴哈有同性戀傾向,在威尼斯遇美少年即一見傾心,一如湯馬斯曼。奧森巴哈不求真箇消魂,只求隔遠的看着美少年,欣賞他的美態。湯馬斯曼亦然,他年輕時跟男朋友僅是拖拖手、擁抱或接吻而已。後來他還娶了賢妻,有6名子女。

維斯康提和湯馬斯曼都酷愛作曲家馬勒(Gustav Mahler)。湯馬斯曼給了奧森巴哈馬勒之名Gustav。維斯康提則全片使用了馬勒第三和第五交響曲的片段為配樂。奧森巴哈染上霍亂,臨死在威尼斯的橫街窄巷尋找美少年,希望臨終看他一眼。這段戲配上馬勒第五的「頗慢板」,影像和音樂配搭天衣無縫,既給了馬勒的音樂新的內涵,也豐富了原著的文字。何解粉絲不高興呢?

大師級導演而出身藍血貴族者,只有維斯康提一人,因而他拍貴族及大富家族的故事,無出其右,《氣蓋山河》(The Leopard)和《納粹狂魔》(The Damned)都是後無來者的電影。湯馬斯曼在1912年發表小說。《死在威尼斯》在1971年上映,維斯康提順便拍出一戰前的舊世界的喪鐘,無疑是添鹽加醋,卻添加得十分精采!

撰文: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