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8月2日

李宇銘博士 醫博知源

提防療法誘惑?

常言「預防勝於治療」,怎樣才能預防生病?現代社會之中,許多疾病也清楚提到預防方法,可是為什麼發病率還是愈來愈高?這牽涉到「診斷」為前提,如果不知道問題所在,又怎麼能夠預防?

這裏所說的「診斷」,基本是指對疾病的判斷,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所患何病,當然就不知道用什麼方式去預防。

另一方面,診斷是指「診察」和「判斷」,這診察可以是醫者對患者的診察,而更重要是患者能否覺察得到自身的問題。

治療風險

許多人的病情反覆發作,原因就是無法給自己作診斷。生病的時候,往往急於找尋治療方法,可是卻「急病亂投醫」,造成更多的誤治。例如一個人失眠,甚至患有癌症,一般先會找尋親友意見,聽到人介紹說可以吃某某食物、某某藥物、某某補充劑,因此就嘗試看看。這也算是沒有「診斷」前提下就作出治療,帶有風險。

又例如坊間有很多「療法」,例如常見的刮痧拔罐、推拿按穴、食療湯水、偏方秘方、醫療儀器……這些方法本身都是中性的,可是如果在未有診斷的前提下就直接接受療法,這很可能會出問題!這也是「以身試法」,以自己的身體去嘗試各種治療方法,如果不懂得當中的原理,問題可大可小,就好像你拿着一支槍,可以用來救人,也可以用來殺人,就看你是否懂得正確使用、在什麼情況使用,而更重要的是:什麼情況不可使用。

尋找病因

這也是「醫學」跟「療法」的區別,在醫學之下可以有許多療法,而作為醫學就必須先有診斷作為前提才能作治療,而療法則未必有診斷的前提,這也是醫師與治療師的區別。

凡是生病總有原因,而病的原因可以有不同層次。例如在中醫上有「同病異治」的特點,同一種疾病,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治療,這是由於不同人的體質、生活環境不同,最終發病的結果也不同,因此可以理解為同一種病還可以有更仔細的診斷,需要「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而異。

在中醫上「診斷」需要透過「望聞問切」,簡稱為「四診」,即4種診斷方法,中醫對病人的診斷,並不可以依賴身外之物,並非你拿到一個檢查報告就可以證明你有某病就可做某種療法,而是必須當面看過本人,就着這個人的具體情況,作個體化的診察與判斷。

除了疾病的身體成因不同,疾病的生活成因也不同,每個人患病也有自己的生活層次原因,包括生活作息、飲食、情緒思想(情志),而情志又跟人的家庭、事業、人際關係、感情有關,因此要發現疾病的成因,需要從整個人生入手,而治療並非只是治癒身體的毛病,而更重要是療癒整個人生。

作者為香港註冊中醫

 

[信 ● 健康] 及早診斷可痊癒? 健康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