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13日

李維榕博士 故事從家開始

不要得罪前妻!

這女孩9歲,長得水般伶俐,說話得體,但是一說到她的爸爸,就毫不留情。

她指着父親說:「那是個賤人,沒有一句真話。千萬別上他的當!」

為了促進父女感情,治療師為他們設計了一個遊戲,女兒抽到其中一個問題:如果父女一起上了月球,你們會做些什麼事情?

孩子面有難色,久久不答,最後說:「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我會一腳把他踢下月球!」

父母在她一歲時就離異,孩子由母親主養,父親可以每周探視。問題就出在這裏,女孩每見到父親,不但情緒失控,連身體也有很大反應,甚至不停嘔吐。父親愈想接近女兒,女兒就愈抗拒,每次會面不是一番惡戰,就是慘淡收場。

法庭的判決是共同撫養,孩子有孩子的治療師,父親有父親的治療師,母親也有母親的治療師,還有統籌撫養的社工及各類專家,千軍萬馬,就是無法讓父親的探視順利進行。多年來,父母不斷上法庭,結果兩人只學會小心說話,免得一不留神就會成為呈堂證供;但是即使不說話,所有專家都贊同父母之間存着一股張力,讓人人都感到壓迫。

舊傷疤難抵眼前衝擊

父親認為女兒恨他是受母親影響所致,母親卻覺得自己已經盡力配合,孩子不肯跟你與我何干?父親一個好像不經意的暗示,都會引起母親很大的反彈。 兩個本來已經各走各路的人,卻為了孩子而必須繼續互相綑綁。

孩子不肯單獨會見父親,每次見面都必須母親陪同。三人行,場面十分尷尬。女兒與父親約法三章:走路時必須跟在後面,起碼離她5步,又不許他說話。父親乖乖地跟在後面不敢發作,起碼這樣女兒沒有完全拒絕他的探視。連母親都覺得前夫這樣順着女兒實在不妥,明知方法行不通,但是話不投機,就冷眼看他怎樣碰壁。

共同撫養本來是很理想的一回事!不做夫妻,繼續做父母,但是執行起來實在困難重重。即使天時地利俱備,缺乏人和,便前功盡廢。

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已經離家12年, 那時女兒只有3歲,為了不想孩子覺得家庭破裂,每周都回家逗留一陣,起碼與孩子及孩子母親吃一頓飯。女兒現在15歲,卻一直對他不理不睬,男人百思不解,他說:「再過兩年孩子便離家升學,相敍的日子不多,我要怎樣才讓她明白我的心意?」

無法與女兒溝通,矛頭免不了指向前妻。像上述第一位父親一樣,他也在怪責前妻在背後倒米,他投訴說:「同枱吃飯,不但女兒不停看手機,她母親也一樣。完全不肯配合我去管教女兒。」

我了解父親愛女心切,只是他忘記了一個事實:當年是他一聲不響便離家出走,後來也是他若無其事地回到家來繼續擔當父親的責任。孩子的母親一提起這事便聲淚俱下,12年不變。提起在路上碰到前夫拖着現任妻子的手更是肝腸寸斷。時間並不一定能沖淡一切,有些舊傷疤仍是無法抵擋眼前的衝擊。

母親說:「為了方便接近女兒,他就搬到我家附近,讓我每次出門都提心吊膽!」

父親說不了解女兒,其實女兒心態不難了解!母親的哀傷是那般沉重,女兒又怎能不為她傷痛?母親害怕碰到前夫現任妻子,女兒又怎麼不是同樣擔心?長期暴露在如此複雜的家庭關係,孩子怎會無動於中?我們很容易就會歸咎於母女過分親密,把父親排外,其實母女連心是最正常的一回事,誰人怪責母親,女兒必然飛身撲救。

要從母親身上爭取女兒,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努力討好妻子!

我對父親說:「你與孩子的母親已經脫離關係,她幫你是人情,不幫你是道理!」我自己也突然從中悟到一個重要道理:男人如果真想接近兒女,就千萬不能得罪前妻!

共同撫養變共同打仗

我這個說法完全是從實效打算,與道德無關。因為得罪了妻子(或丈夫),還有補償機會,但是一旦離婚了,再也互不相欠,要共同撫養孩子,就誰也得罪不起。對方若不配合,孩子就會讓你無計可施。前妻不是老婆,但是比老婆更要敬重。

偏偏離婚的父母總是以孩子為重,設法把孩子從另一半搶奪回來,孩子變成磨心,當然不會有預期的效果。

對以上兩位父親,我的工作都是協助他們放下身段,要尊重孩子,就先要尊重孩子的母親;要保護孩子,就要先保護孩子的母親。分了手的父母,切忌把對方當仇人看待,否則共同撫養,就成為共同在孩子身上打仗。

第一個家庭,我們仍在努力中;第二個家庭,父親終於明白自己12年來雖然對孩子不離不棄,但是採用的辦法實在窩囊,才會與母女三人造成一種惡性循環,無法突破。他終於想通了,聲淚俱下,向前妻誠懇地致歉,這個等了12年的道歉,也許解除不了多年的傷痛,但是起碼為傷痛帶來一個標點句號。

母親終於答應:「我不是為了你,但是為了孩子,我會幫你做個成功的父親!」

而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看到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如何成功地解決他們的矛盾!

撰文 : 李維榕博士

 

[信 ● 健康] 捍衛健康非難事,精神健康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