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6日

伍懷璞 國學與生活

惠州羅浮山(一)

惠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東部門戶城市,因其山水之美,自古便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本欄早前介紹了惠州最著名之水──惠州西湖,而惠州最著名之山,則是羅浮山,且羅浮山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稱,又是中國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到惠州發展或旅遊的港人,值得一遊。

羅浮山,位於中國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的西北部,橫跨博羅縣、龍門縣、增城市三地,總面積26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400餘座,和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境內的西樵山是姐妹山。羅浮山又叫東樵山,與西樵山、丹霞山、鼎湖山位列廣東四大名山,又是中國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三十四福地,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稱。漢代史學家司馬遷曾把羅浮山比作「粵嶽」,稱「五嶽之外的十大名山首數羅浮」,故羅浮山向來又有「百粵群山之祖」、「蓬萊仙境」等美譽。

由來傳說

羅浮山得名頗為傳奇,相傳古時只有羅山,後東海蓬萊一峰浮來與之相合,故名。《後漢書.郡國誌》載:「有羅浮山,自會稽浮往博(羅)山,故置博羅縣。」這是蓬島南移傳說的源頭。中國現存最早的古代總地誌《元和郡縣圖誌》載:「羅浮山,在縣西北二十八里。羅山之西有浮山,蓋蓬萊之一阜,浮海而至,與羅山並體。故曰羅浮。」清初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則描述得更詳細:「蓬萊有三別島,浮山其一也。太古時,浮山自東海浮來,與羅山合,崖巘皆為一……博,傅也,傅轉為博也。浮來博羅,羅小,浮博而大之;羅卑,浮博而高之,故曰博羅也。或曰:羅山亦蓬萊一股,故浮來依之。」可見,歷代都有關於羅浮山是由兩座山合二為一的記載。

民間流傳關於羅浮山的傳說,則更為神秘,如《羅浮山風物誌》中有「浮山泛海嫁羅山」的神話故事:在浩瀚無際的東海上,有蓬萊、方丈和瀛洲三座仙山。話說在蓬萊仙山上,東海龍王的女兒青龍三公主,與南海龍王的兒子小黃龍一見鍾情,相互愛慕,但他們的愛情卻遭到了東海龍王和南海龍王的強烈反對,最終三公主被囚禁在蓬萊仙山左側的孤島浮山上,小黃龍則被打入羅山下的古井中,三公主每日以淚洗面,她的深情感動了馱島的巨靈龜,巨靈龜便悄悄地將島馱到了南海,小黃龍也掙脫古井,飛往南海,他與三公主相擁在一起,羅山與浮山便合而為一,喚作「羅浮山」。

歷史悠久

羅浮山峻拔奇峭,是7000萬年前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時燕山運動形成的。西元前179年(漢文帝元年),陸賈奉使南越,說服趙佗去帝號,稱臣奉貢。陸賈回朝復命後,撰《南越行紀》,稱:「羅浮山頂有湖,楊梅山桃繞其際。」(見清四庫書《唐書.經籍誌》中嵇含《南方草木狀》及屈大均《廣東新語》。)這是羅浮山為中原人士所知之始。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載:「考羅浮始遊者安期生,始稱之者陸賈、司馬遷,始居者葛洪,始疏者袁宏,始賦者謝靈運。」可見,羅浮山歷史悠久。秦朝的安期生,被認為是羅浮山道教神仙體系的始祖,他開羅浮山,使之初有盛名;魏晉時期,著名道教理論家葛洪攜妻來到羅浮山隱居,煉丹採藥,著書行醫,對羅浮山道教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後羅浮山聲名遠播;歷朝歷代的官宦鄉紳、文人墨客到羅浮山覽勝吟詠、訪道隱居,如漢初的陸賈,東晉的謝靈運,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等,宋朝的蘇軾、楊萬里,明清的湯顯祖、屈大均等,他們寫下大量讚美羅浮山的名篇佳作,使之成為一座有着極其豐厚文化底蘊的文化名山。

羅浮山在廣東宗教文化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是嶺南道教的發祥地和佛教聖地。

宗教聖地

據載,早在秦漢西晉時期,已有朱靈芝(青精先生,祖籍大宛)、任敦、梁盧等一些方士,對羅浮山風光一見傾心,進山學道。到東晉年間,葛洪來到羅浮山,更對羅浮山道教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西元331年(晉成帝咸和六年),葛洪攜家人來到羅浮山,結廬煉丹,傳道行醫。在此葛洪寫下了《抱朴子》等著作,闡述了道教理論,發展了老子的道家玄學,繼承並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論。為了弘道,葛洪還在羅浮山設東西南北四庵授徒,南庵後來發展成著名的沖虛觀,成為嶺南所有道觀的祖庭,葛洪也因此成為嶺南道宗。自葛洪後,嶺南道源綿延成流,羅浮山成為嶺南道教的發祥地,影響着整個嶺南道教的發展方向。

羅浮山不僅是道家修煉的神仙洞府,也是佛門聖地,其優美風光,同樣吸引了一大批佛徒駐留。西元359年(東晉升平三年),敦煌沙門單道開來到羅浮山修行,開始了羅浮山佛化史。西元502年(梁天監元年),天竺僧智藥禪師入羅浮山修行,不僅是印度僧人進入羅浮山之始,他也是最早在羅浮山擴大佛教影響並加以傳播者,傳說他「朝羅浮,暮檀持(在韶州)」,頗為奇特。自此後,中外僧人遊羅浮者眾,羅浮山漸成嶺南佛教傳播的重地。據《廣東通史》估計:「見於記載的晉至南朝末廣東境內所建的佛寺,約有30餘所,以番禺居多,次為羅浮,其餘都在北江流域。」西元535至545年(梁大同中),頭陀僧景泰來羅浮,在小石樓峰下結庵居住,並發掘了卓錫泉,廣州刺史為之在泉旁建南樓寺,這是羅浮山最早的佛教寺院。

道教和佛教同在羅浮山興旺發達,這在全國名山中並不多見。但其實除佛道兩教外,羅浮山的儒學也很發達,南宋時即有官立的豫章書院、靜觀書院和私立的張留書院,其後有不少私人講學讀書的精舍、書堂等,還有專祀儒學大師的四賢祠。

研究員:曾穎雯博士

撰文:伍懷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