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1日

陸錦榮 涉醫文學

長夏來臨 最忌暑濕

夏日炎炎,暑氣逼人。若飲食作息稍有偏失,易為暑邪所傷,甚至中暑。(清)醫家邵新甫指出,「天之暑氣一動,地之濁氣一動,人在蒸淫熱迫之中……人身一小天地,內外相應,故暑病必兼濕者……」所謂暑必兼濕,因為暑氣蒸動人體濕氣,暑熱傷了津氣、濕濁則阻滯氣機,致出現胸脘痞悶、心煩、身熱等證狀。清代醫家喻嘉言說,「體中多濕之人,最易中暑」,即脾濕盛或肥胖多痰濕的人尤須加以警惕。

清代名醫葉天士在《三時伏氣外感篇》解釋,「長夏濕令,暑必兼濕,暑傷氣分;濕亦傷氣……」,因為暑為火熱之邪,炎上散發,令人體的腠理毛孔開啟, 大汗出,汗出則傷津液亦傷氣;而濕濁之邪中人,往往傷及脾運,致脾濕盛,脾運失常。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運不及則氣化動力不足致氣虛,易受病邪攻擊。

葉氏有一醫案,記長夏濕熱,一周姓病人因飲食不慎導致濕盛泄瀉(《臨證指南醫案.卷六.泄瀉》)。可見長夏熱盛之際,更要小心飲食。

大蒜解中暑昏厥

從小暑到處暑這段三伏天日子,是中暑高危期。宋朝翰林學士葉夢得(1077年至1148年)記述了一宗僕人中暑事故。「一盛熱暑天,他的一名養僕騎馬至其辦事處,突然氣絕倒地,他見狀,連忙用『五苓大順散』涼水灌入僕人口中,但不見效果,僕人依然昏迷不醒,眼見搶救黃金時機稍縱即逝,他的同事王相急忙喚人取來一顆大蒜,再鏟取路上一把熱土,把蒜和熱土碾碎,注入清水攪拌,把渣滓過濾後,灌入僕人口中,不消半刻,僕人甦醒過來。到黃昏,僕人已可以駕馬車送他回家。」(《避暑錄話.卷上》),想不到大蒜竟可解危。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大蒜(葫),「味辛、溫,有毒,多食傷目」,但可「治中暑不醒」。按照中醫觀點,中暑昏倒往往因清竅閉塞所致,大蒜味辛氣烈,可起通散作用。(清)雷少逸在《時病論.中暑》談到治暑厥心得,「宜蘇合香丸化開灌之……或以蒜水灌之,或剝蒜肉入鼻中,皆取其通竅也」,可見急救之法,關鍵是以香開竅。嚴格來說,大蒜並非治中暑,而是治中暑昏厥。

在盛熱暑天,室外有如火爐。今天, 若溫度高達攝氏40度,一些國家的勞動法規定停工停課。回想900多年前,其實已有暑熱天停工紀錄。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這一年夏天高溫,到6月24日,因酷熱難耐,朝廷下令京師的工役停工3天,當年熱浪更持續到秋天,詩人黃庭堅《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一詩可為證,「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另《避暑李氏園二首》,「荷氣竹風宜永日,冰壺涼簟不能回」,亦佐證到了秋天,天氣仍恍如熱夏。

在酷熱日子,宜吃點消暑祛濕湯水, 荷葉是常見食材,加上「三豆」──赤小豆、綠豆及扁豆,可以烹製出不少美味又可口的應時食單。不過,現代人更喜歡喝點冰冷凍飲來消暑。提到冷飲,屈原在《楚辭.招魂》中有「挫糟凍飲,酎清涼些」之句,讚賞篩去酒糟的冷飲,喝起來醇香清涼,可見冷飲食制源遠流長。

(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北宋汴梁城州橋夜市,夏月有販商推出甘草冰雪涼水(宋代,果汁飲品稱為涼水),生淹水木瓜等冷食應市,供遊人解暑。(宋)周密在《武林舊事》中,所記載的涼水品種,簡直琳琅滿目──「甘豆湯、椰子酒、豆兒水、鹿梨漿、薑蜜水、荔枝膏水、梅花酒、紫蘇飲、五苓大順散、雪泡縮皮飲……」顧客有很多選擇。

然而,這個雪泡縮皮飲,應為縮脾飲之誤。據西湖老人在《西湖老人繁勝錄》中,記夏天諸般水名(即飲品),便有縮脾飲一味;另據吳自牧在《夢粱錄》中介紹臨安城的茶肆,「四時賣奇茶異湯……冬天添賣七寶擂茶……夏天添賣雪泡梅花酒或縮脾飲暑藥之類」,反映當時縮脾飲是一味十分流行的解暑涼水,就像今日廣東人飲涼茶廿四味一樣普遍。

解暑涼水縮脾飲

究竟縮脾飲的方子是什麼?(宋)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載縮脾飲的製作方子有草果仁、烏梅、甘草(炒)等材料;(明)孫一奎的《赤水元珠》所記的縮脾飲方子「砂仁、草果、烏梅(肉)、甘草(炙)各四両,扁豆、乾葛各二両,每服六錢水煎冷服」。兩個方子,烏梅、甘草相同,但後者加入了砂仁。據(唐)甄權《藥性論》載,砂仁,又名縮砂密。從藥性功能看,砂仁,味辛、苦,氣溫,無毒,入脾、肺、膀胱、大小腸,具溫脾胃、以行滯氣功能(見清代醫家陳士鋒《本草新編.砂仁》)。但從名字來推斷,縮砂密(砂仁)應是縮脾飲方子的「主角」吧。

無論如何,宋代流行的縮脾飲,眼前只能在故紙書中「回味」。三伏天的萬年輪迴往還,熾熱不變,但人世間的東西,一轉眼卻已面目全非,然則暑濕傷人,又千載不變。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六回「吳用智取生辰綱」,講楊志押送生辰綱走到黃泥岡時,白日鼠白勝扮作挑酒桶的漢子吟唱──「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同一個炎炎火日,快把野田的禾稻烤焦了,農夫心急如焚,但王孫公子好整以暇,搖扇納涼。天無二日,但世間人事,千差萬異,厚此薄彼,這一切難測變幻,卻又似曾相識。

撰文:陸錦榮

 

[信 ● 健康] 又濕又熱容易打敗仗? 健康貼士派上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