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24日

毛羨寧 盡付笑談

紐約客小說編輯

牛津有不少美國學生,大部分來做短期學術交流或是獎學金生,畢業後便紛紛回國。我走進牛津Rothermere American Institute,卻在門口碰到校友事務總監Christine Fairchild,見她跟許多美國人有說有笑;她從哈佛商學院搬到牛津大學工作已經八年,美式熱情不減。她說,法學院的發展部總監Maureen O'Neill和她丈夫也會來。我環看四周,似乎整個牛津的中年美國人都聚首一堂。

我們被當天晚上的講座吸引而來──Deborah Treisman: New Yorker fiction through the decades。《紐約客》雜誌一直以知識及文化見稱,由編輯把關,所以他們給人的印象極度嚴格。我記起幾年前美國著名醫生及作家Atul Gawande提及他在《紐約客》的文章,來來回回給編輯批改了七次。Deborah是雜誌創刊歷史中第二位小說部的女性編輯,權力足以令作家聲名大噪,或是永不超生。她在2003年上任時只有32歲,令人嘩然(其實她16歲已畢業於柏克萊加州大學,繼父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niel Kahneman)。她的確有點強勢,眼神銳利,好像能在頃刻間分辨出真心假意、有學識還是胡亂吹牛。她說每星期收到三百份小說電郵,難怪要獨具慧眼:「我們由1925年開始出版過一萬三千多個短篇小說,但可能拒絕了二百多萬封投稿。」

觀眾聽她說接觸作家如Alice Munro、Richard Yates等的有趣經歷,但編輯最着重的仍是故事材料,文筆要寫得流暢,主題能觸動到讀者。「媽媽大概6時15分從辦公室回家,我們看電視時,她仍會看別人的手稿。」Deborah的小女兒在場說。這位被譽為是文學界「天國之門的聖約翰」,把雜誌辦得有聲有色,樂此不疲,原來她是在牛津出生的!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