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11日

陳仲謀醫生 身心掃描

工作過勞是疾病嗎?

世界衞生組織(WHO)5月召開大會,並公布《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ICD-11),把「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確認為疾病,促請各國在2022年前就這種「新疾病」制訂預防和治療措施。這個消息引起某些國家如南韓和加拿大電子遊戲業界抗議。後來WHO澄清只有小部分人受「遊戲障礙」影響,而非所有電子遊戲愛好者都會打機成癮,爭議才告平息。其實,ICD-11還有一個更具爭議性的問題──「工作過勞」是否應該被列為疾病?日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將探討過勞死與過勞等關係,預計明年完成。

可能WHO力求慎重,要得到更廣泛的認同才作出決定,所以暫時把「工作過勞」界定為「職業現象」(Occupation Phenomenon)。「工作過勞」自然會被勞工界引申為「過勞死」,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日前曾回應指「過勞死」現無國際公認定義,是否需要將其納入成為職業病則有待研究。其實,很多歐美等先進國家都立法規定勞工每周最高的工作時數,當中的差別頗大。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企圖振興法國的經濟,建議每周最高的工作時數由35句鐘提升至39句鐘,遭到激烈反對。香港勞資雙方在「最高工時」的議題上仍然處於對立面,拉鋸情形相信會持續不斷。

「過勞死」源自日語Karoshi,是一種由於職業引起的突然死亡。在東亞一些工商發達地區,「過勞死」的情況並不陌生。

到底「工作過勞」和「過勞死」的關係是怎樣的?很難說得準確!筆者亦不會臆測,只會就目前香港的現象和讀者分析討論。究竟「工作過勞」是疾病,抑或只是其中一種「職業現象」?有調查指出本地四分一打工仔經常感到工作疲勞。香港人不停工作超過十多天是「家常便飯」。

三大定義

根據WHO的標準,「工作過勞」有3個定義:1.人們長期不能排解工作帶來的壓力;2.導致對工作產生的抽離感,進而有負面的感覺,更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3.最終使到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上述的心理和生理情況是否可以一律定性為疾病?筆者個人認為因人而異。無可置疑,長時間工作而沒有休息,一定會產生壓力;壓力分為負面和正面,正面的會產生推動力,例如有些「工作狂」覺得工作愈多就愈快樂,成功感也愈大,所謂「樂而忘返」。子路在《論語.述而》形容孔子:「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又「六國大封相」的蘇秦,為了出人頭地,努力鑽研學問,不容一刻鬆懈而「懸梁刺股」。這兩位中國古代名人的刻苦工作,動機當然不同於現在香港的幾百萬「上班一族」,為了「上車」和樓宇按揭供款,終日營營役役,年終無休。所以,工作對人而言有不同的刺激作用;前者寓工作於娛樂,後者則誠惶誠恐,害怕一旦失業便失去一切。當身心失去平衡,各類疾病便會接踵而來,形成惡性循環。近年,日本不少青壯的男女突然在工作期間猝死,日本當局因為「過勞死」的慘劇頻生,厚生勞動省便在1987年開始統計,發現5年就有368宗「過勞死」。有研究認為,這些表面健康,沒有長期/慢性疾病的成年人暴斃的原因,大多由於腦部或心臟的血管突然出現嚴重障礙而引起。

對精神方面的影響,「工作過勞」的弊病更多、更厲害,包括心理和社交健康的問題。心理上,當事人或會擔心工作量不勝負荷,不得不超時加班,以保證順利完成應接不暇的工作。然而,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長期工作,箇中人大多數會罹患身心症,包括頭痛、胃痛和腸易激。社交方面,人沒有時間和家人、朋友和同事有效互動,無從建立具有支持力量的人際關係,形成孤立無援的情緒,無力感和生活枯燥油然而生,甚至不自覺產生人生是無意義的心理狀態。

另外,工作繁忙最容易帶來最普遍的「都市病」──失眠。睡眠質素的好壞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一天24小時,最理想的分配是工作、睡覺和餘暇(娛樂、進餐、休憩和運動)各佔8小時。很多香港人都不能作出這個合理的時間分配,因為工作往往超時,如果捨不得打機、煲劇、唱K、深宵收睇英超西甲;甚或參加DSE的中學生,放學後要留在學校做SBA(School Based Assessment),或要跋涉到補習社接受「名師」指導考試技巧。可以想像,有相當比例的香港人都缺乏睡眠。現在有些成功人士聲稱睡眠是種「奢侈品」,豪言壯語說自己每天只睡上幾小時,才能日理萬機。

在醫學上,睡眠是種「必需品」,尤其在深層睡眠時,我們的身體才能開動維修保養的機制。除了睡覺長短是關鍵的問題,在哪一段時間作息也非常重要。人類與自然契合,進化的過程配合天時地利,應該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眠的黃金定律是倒轉的「7-11」,即是晚上11時上床,早晨7時下床。因為晚上光線暗淡,腦部的松果體(Pineal Gland)在交感神經配合下才能分泌褪黑激素,再誘發其他生長激素的產生,以修補身體各部分在日間活動的耗損破壞。

如果我們的睡眠時間不足,或者質素不符理想,便不會有自然的修復機制,久而久之身體日月消磨,最初會是小病叢生(免疫力降低、面色蒼白、脾氣暴躁),到病入膏肓時則悔之已晚。

我們是時候要反省,扭轉金錢掛帥的思想,建設香港成為一個健康城市。這是有待社會各階層,透過教育、宣傳和政府的施政才能達到的理想。不知節制的工作,搵到金錢,買了「安樂窩」而失去了健康,值得嗎?

有關當局必須盡快主持公道,平衡勞資雙方的利益,落實制訂適合香港最高工時的準則。當然,教育制度的改善也是刻不容緩!

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切勿喧賓奪主。

撰文: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 ● 健康] 經常捱夜容易打敗仗? 健康貼士派上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