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11日

占飛 忽然文化

10億基金 杯水車薪

上星期出爐的《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在2019/20年度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10億元,以支援本地電影業發展。陳茂波指出,會利用新增資金擴大第六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規模,得獎隊伍名額會倍增至6隊,每隊資助額亦會提升約50%,為香港電影市場注入新動力。電影製作融資計劃的製作預算上限亦將提高至6000萬元,並把每部電影的資助額上限提高至900萬元,支持本地中型預算電影製作。

僅憑這10億基金,能令香港電影重拾昔日光輝,像八九十年代般發出璀璨的光芒嗎?看來可能性甚低。有資深傳媒人甚至說這是「把吊鹽水當成盡責」,只是聊備一格的丟出一塊雞肋而已。

在財政司司長宣讀《財政預算案》的前一日,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創院和首任總監、現任電港電影發展局委員的卓伯棠,正巧在樹仁大學演講,講題剛好是「香港電影產業現在與未來」, 他指出,不管是以前的2、3億基金還是如今的10億基金,都不是全部純粹支持拍電影的,而是所有和電影相關的活動,都是從這個基金資助的。卓伯棠指出,13年前已有基金資助,過去10多年來,平均每年只資助了3.3部電影。

難起死回生

想想看,每年資助不足4部電影的拍攝,對於重振香港電影的聲威能有多少助力?會令香港電影重回八十年代的光輝歲月嗎?或許基金加碼至10億之後,可能資助拍片的數字會增加,但就算增加一倍吧,也只是不足8部而已。這不是杯水車薪又是什麼?

想想看,以前一部電影的製作預算是2000萬元的話,政府的資助是250萬元到300萬元。現在把製作預算提高至上限為6000萬元,最多也只是資助為900萬元。900萬元能請到像周潤發這樣的明星嗎?沒有明星級的演員參與電影的演出,市場能有多大?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1993年間,港產片每年約有300部,目前的香港電影只剩下每年約30部,是輝煌時期的10%,而政府的資助又只佔30部中的10%,對電影產業的振興動力是否太少?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港產片不是每年還有約60部嗎?是的,但有一半是和內地的合拍片,只是把它們當成港產片罷了,那一半的影片,是看不到聞不着一點點港味的。

香港電影從1994年起就開始走向下坡,那時的政府並未伸出援手,到現在才以10億基金說要振興,要讓香港電影起死回生,是否已經太遲?

想想看,在那個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代,港產片不但在東南亞和台灣都佔有市場,就連南美洲和非洲的民眾都知道有香港電影。香港的形象和知名度,就是在那個時候讓全世界都得知的。現在呢?不要說南美和非洲了,就連東南亞和台灣的市場都已經消失,剩下的,就只有香港這個人口只有700多萬的市場而已。

卓伯棠在樹仁大學的演說中也感嘆,香港電影為香港的知名度在全世界打得那麼響亮,其貢獻之大是無出其右的,但是當香港電影有如坐過山車般向下滑時,政府連一點感恩圖報的心思也沒有。從1994年到現在的2019年,四分一個世紀過去了,才把電影發展基金加碼到10億,還不是全部用來支援電影的拍攝。作為觀眾,作為電影的愛好者,能不慨嘆?

進入大灣區

既然不能依靠這10億基金來挽救香港電影產業,那麼,有什麼方法來讓香港電影重拾光芒?

日前看新聞說,中國國務院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及深化粵港澳文化創意,有序推進市場開放,充分發揮香港影視人才優勢,推動粵港澳影視合作,加強電影投資合作和人才交流,支持香港成為電影電視博覽樞紐。

卓伯棠有個建議,只是建議的可行度有多高是個問題。他建議要讓香港融入大灣區,內地的電檢制度應該對香港有限度放寬。因為廣東省是全中國的票倉,票房是排第一的,可見廣東省民眾最喜觀看電影,而且全省共有7000多萬人口,是香港的10倍,如果能讓港人拍的有港味的電影在大灣區放映,票房就會數以十倍的增加。因為大灣區的民眾和香港的文化及語言都相近,港產片對當地民眾的吸引力是存在的。只是,特區政府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向中央提出這樣的要求嗎?

撰文 : 占飛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