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22日

張燕中醫師 健康專題

消化系統問題的中醫辨症和療方

腸胃不適是中國人的常見問題,每逢大節日或慶典,如農曆新年、春茗、婚宴或喜慶過後,容易出現腸胃問題,輕則食滯腹脹,重則腸胃炎腹瀉腹痛,甚至誘發宿病等。從臨床經驗觀察,時節大餐過後因腸胃不適的求診個案會較平日多15%左右。

引起腸胃不適的主要誘因有:飲食不節,寒溫失宜,休息睡眠不足。此外,勞倦過度,情志影響均可傷及脾胃,容易出現消化系統問題。如消化不良、胃脹噯氣,或因十二指腸內的積存物反流入食管,容易引起反酸、燒心、胸骨後疼痛、咽痛、喉嚨有異物感,甚至吞嚥困難、咳嗽。日久可導致脾胃虛弱、化源不足或氣血運行不良,以致全身抗病能力下降,嚴重者可影響情緒、工作或導致失眠。

中醫認為脾和胃相為表裏,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在防病和養生方面起重要作用。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的人,容易出現胃脘隱隱作痛、腹痛腹脹、噯氣吞酸、睡眠不安、面黃肌瘦、神疲乏力、頭暈目眩、記憶力差、便溏或完穀不化等消化不良症狀,以下介紹三種相關症狀的特徵和保健療方。

胃失和降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多因節日暴飲暴食,加上肥甘厚味,飲酒熬夜,過食生冷,導致食滯胃脘。換句話說,食物停留在胃不能腐熟被吸收,因而引起胃脘脹悶,甚至疼痛、噯氣吞酸或嘔吐酸腐食物。其他症狀包括舌苔厚膩、脈滑。患者在嘔吐、排矢氣或便溏,瀉下物酸腐臭穢後,脹痛症狀便得到明顯減輕。

中醫辨症:由食積氣滯,胃失和降引起的消化不良,中醫認為治療應以降胃氣為順。

方用:保和丸加味;神曲6克、炒山楂10克、茯苓9克、穀芽15克、麥芽15克、半夏9克、陳皮6克、連翹6克、炒萊子6克,煎水溫服,每日2次。

此方有助消食和胃,但患者仍需注意,日常飲食宜清淡,可選粥、麵、河粉等。忌食生冷、肥膩、煎炸、辛辣等食物。

此外,患者可配合自我穴位按摩。用大拇指分別在足三里穴、內庭及中脘穴,輕輕按壓10下,有助健脾,消食化滯止痛。3個穴位的位置分別是:足三里穴位在膝眼下四橫指;內庭穴位在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中脘穴則位於臍上正中線4吋處。

胃潰瘍 嚴重致便血

祖國醫學並無胃潰瘍病名,根據臨床表現,本病應屬中醫學的「腹痛」、「胃痛」等範疇。中醫認為此病的發生多由以下幾種因素所致: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脾胃濕熱,阻遏中焦;脾胃虛弱、脾失健運、喜食酒辣、痰瘀中阻等。

症狀因人而異,常見有腹痛或絞痛、 灼痛,也可能出現前胸或後背痛,吐酸或便血。一次性進餐過多,可能會誘發炎症區而引起胃痛,出現上腹部或胸骨下端,劍突以下位置的局限性觸痛,也有些病人完全沒有症狀,直到腸胃穿孔、出血、幽門梗阻,接受胃鏡檢查時才發現問題。

中醫辨症:胃脘疼痛或胃部雍塞痞滿,引起燒心泛酸,痛不固定並伴以噯氣呃逆、胸中憋悶、急躁易怒、大便不爽、舌質紫暗、苔薄白、脈弦。治療以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為原則。

方用:柴胡9克、佛手9克、白朮12克、公英10克、茯苓10克、黨參10克、瓦楞子30克、炒川棟子6克、甘草6克。水煎口服,每日2次。

此外亦有食療方,材料包括仙人掌50克、牛肉100克,調味用胡椒粉、鹽適量。製作方法:將仙人掌去刺皮、切片;牛肉洗淨切薄片,鍋熱倒入素油,仙人掌和牛肉同時入鍋爆炒至熟,加入少許胡椒粉、鹽調味即可食用。患者同時要注意日常生活要有規律,飲食宜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品,避免過度緊張和勞累。

胃酸倒流 胸喉灼痛

胃酸倒流也稱作胃灼熱或火燒心,成因是胃酸上升至食道。胃酸反流可能導致胸部或喉嚨灼痛,並在嘴裏留下酸味。中醫認為胃酸倒流是胃、肝功能失調的表徵。基本治療原則是維持肝胃平衡,調理肝和胃的功能。

此症常見於胃脘痞滿、胃氣壅塞,食後為甚。此外,患者亦可能感到胃痛隱隱,反覆發作,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胃納減少、吐酸泛酸、面色呈萎黃或蒼白、大便溏薄、舌質淡嫩、舌苔薄白、脈象細弱無力。

中醫辨症:以疏肝健脾、抑酸和胃為原則。

方用:半夏瀉心湯和逍遙散加減;生薑12克、薑半夏9克、黃岑9克、黃連3克、人參9克、大棗4個、炙甘草9克、柴胡6克、白芍6克、茯苓6克、白朮9克、海螵蛸15克。水煎,日服2次。飽肚服。此方有助清熱疏肝燥濕、健脾抑酸。

食療方面,可選食香菇海貝牛奶粥。材料包括:香菇30克、海螵蛸粉5克、象貝母粉10克、白芨粉10克、白茯苓粉20克、牛奶500 毫升、粳米200克、食鹽、麻油少許。先將粳米淘洗乾淨,加入適量水浸泡2小時;香菇洗淨後用溫水浸泡後切絲。將浸泡好的粳米加冷水4碗用大火煮沸,再加入各種藥粉和香菇絲,改用小火煮20分鐘,待米爛成粥後再倒入牛奶,煮滾後加入少許鹽即可食用。每日一劑,分3次服用,5至7劑為一個療程。

此食療方有助補虛、抑酸、止痛、止血。適用於潰瘍病人,尤其適宜胃酸分泌過多、疼痛,甚或上消化道有小量出血者服用。唯因個人體質差異等其他因素,建議在服用以上方用前,先請教有經驗註冊中醫師辨症,確定適合選用。

撰文:張燕中醫師_香港浸信會醫院中醫藥診所主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