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21日

卡夫卡 圈來圈去

憂鬱時代的出路

這個城市,愈來愈被一種憂鬱情緒籠罩,無論是不堪學業壓力輕生的孩童,還是在貧苦中無法照顧重病伴侶絕望到要殺妻的老人;無論是因為參與社運運動而有情感創傷的抗爭者,承受着供樓壓力的年輕人,還是在公營醫療體系中苦苦掙扎看不到出路的醫護人員。看不到出路的沉鬱,最後選擇放棄追求所想,似乎是城市的共同情緒。

在這個困頓年代,我們需要的或許不是如官方鋪天蓋地的「正能量」廣告宣傳,而是深刻反思,究竟這種抑鬱情緒來源是什麼,除了因為個人「抗壓性」,也有更多社會的因素在背後驅動,若不從根源着手,理清這些情感脈絡,而繼續把問題只歸咎於個人,只會讓更多人在絕望情緒中徘徊。

一帖良藥

許寶強的《情感政治》,或許是當中的一帖良藥,梳理這些年來各種讓我們覺得「絕望」、「頹喪」、「無力」的原因,並尋求將這些情緒轉化成行動力的可能。他從當代社會的「知識危機」理論出發,解釋「悲觀主義」情感泛濫的成因,是來自政治兩極化和媒體及知識機構的轉型,讓人們愈來愈失去客觀判斷的事實基礎,導致輕視多元價值,轉向拒絕思考的犬儒心態,或是二元對立的思維,也轉化成立刻行動的鹵莽或退縮迴避的沉鬱。

情感向來被輕視,然而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學者研究情感的社會生成脈絡,如Ahmed的「情感的文化政治」理論,思考政經體制、語言符號、心理能量,如何在社會脈絡中生產、流通和消費。許寶強從這套理論出發,認為影響着香港情感生產的,是資本主義中的「恐懼文化」,社會各方都放任恐慌情緒產生,讓人們更信賴「權威」。與此同時,殖民年代滋長的「中產價值」,也養成把一切問題歸因於個人的習慣,而忽略新自由主義中「勝者全取」、向上流動更困難的實際環境。

期望英雄

這兩種思維催生下,人們容易處身被動位置,期望有英雄打救,失去英雄就放棄行動。這也是為何傘運加上DQ及參與者逐一被起訴,對於社會事務也開始不聞不問,乃至思考移民。加上治療文化盛行,個體自行常被要求「改正」這情緒,達至「正面」與「健康」,而忽略那未被看見的社會脈絡,也加深沉鬱無力的情緒。

如何在這種情緒中找出路,許寶強從鮑曼的「自愛」理論出發,明白愛是要在與其他人建立關係中建立,接受自己只是個受環境和人際影響的脆弱個體,才有與其他人連結的可能。無論是社會抗爭、學業還是工作,都不必以「成功」為價值決定的指標,對自己也沒有「完美」的期許,明白個體力量有限,不必為「失敗」負全責,才能把絕望變成希望,尋求與更多人連結的可能。只要有更多人願意投身討論,在參與社運中繼續找到價值,就代表希望不斷在滋長。

意識形態

行有餘力,也可看看作者的另一本著作《回歸人心:極權臨近的香港文化經濟學》,從更學術和深入的角度,探討這些年香港社會結構的根源問題。他大膽提出,其實現實中的「一國兩制」並不存在,因為兩制都是奉行資本主義,唯一分別是在威權管治的力度。這些年來政治權力愈來愈失衡,本地的利益也愈來愈向有勢力者及大財團靠攏,壟斷情況加劇,各種大白象工程推行及失去監督,金錢以外的其他價值如民主、言論自由、法治都不斷被摧毀,社會運動碎片化,個體也漸變得犬儒,在這改變過程中也被消音。

要對抗這種利益團體更為坐大、民間愈受欺壓的趨勢,人們唯一能抵抗的,就是不要服膺於「有奶便是娘」、「發展就是硬道理」的邏輯思維,認清問題根源不在國族而在「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明白就算經濟增長,也不代表民生可改善,建立更多民間團體建立主體意識,保護每個人不順服的權利(right to nonconformity),拒絕謊言和恐懼。才是這個城市的出路。

撰文:卡夫卡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