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17日

張綺霞 訪談錄

「科幻文學之父」張系國說未來: 希望不要留下一個破碎的世界

不少香港學生都讀過張系國的《棋王》,這位在台灣有「科幻文學之父」之稱的作家,出版過多本膾炙人口的科幻小說,不少他在七八十年代寫過的故事,今天竟逐步成為真實,他筆下對未來的黯淡預測,會否在不久將來成真?

在過去的作品中,他都是以一個問題為中心:究竟在科技發展下,人是否自由?早前他應邀來港,直言:「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自由的,後來卻只是幻象。」科技不但無助促成平等,更有機會成為鞏固既有不公義社會架構的工具,現在已有孫仔孫女的他,也為未來他們要面對的世界而擔憂,「希望不要留下一個破碎的世界」。

此行張系國來港,是為了城市大學的科學藝術跨界展覽「演算藝術:劃破時空」揭幕,展覽中有對應他《星雲組曲》而創作的作品。《星雲組曲》結集1976到1980年所寫小說,如今重看,竟發現40多年前的預言正逐步實現。〈翦夢奇緣〉想像未來人們腦子裏都能安裝接收器,腦袋直接連接電腦,人們可以超越距離在虛構的數碼世界神交,這些在互聯網發展中都漸漸實現。

 

〈豈有此理〉想像有一種結合數據與生物技術的變形蟲,能讓歷史中的美女在虛擬中重生,與人互動,吸引人脫離現實世界,在虛構的情慾中消耗精力,也讓人想到現在日本御宅族交虛擬女朋友,在立體投影技術的幫助下,互動慾望更被滿足,有人甚至會跟數碼美女結婚。

最擔心超人出現

至於大陸學者不顧倫理爭議而嘗試修改嬰兒基因,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似乎將印證〈望子成龍〉故事中人類基因改造工程普及的預言。多年來,無論是早年的短篇,還是長篇科幻「城」系列及近年的「海默城」系列,張系國都關注同一個問題:人類會不會因為科技發展變得不自由?他指出,這個危機在今天變得更大,「以前是在想像裏探討,現在許多問題都在眼前。」

在美國生活多年,他對近年世界的變化感到擔憂,尤其各地民粹主義抬頭,似乎仍需要更多力氣,才能促成不同族群的和解,維護民主價值。「霍金死前有一本小書,回答大家最困惑的10個問題,最後一個問題是:有沒有超人?我們很擔心,很快就有一種超人出現,都是像特朗普那樣的有錢人,有錢就有勢,得勢後就有很多好處,也可掌握最進步的科技,包括基因工程,如前陣子大陸科學家基因改造嬰兒,雖然他說是自己做,但大家都不相信。或許未來有錢人就能改造基因,能活1000年,也可改造出其他能力。」

現在科學家正研發在實驗室獨立培養出人類器官,解決缺乏捐贈者的問題,未來有錢人或許可以不斷滋養器官,替換壞掉的,達致永生。「霍金擔心的就是這個,一般人無法跟他對抗,還有一批死忠的人追隨他,機械人也會成為他的奴隸,監視掌控其他人,他也會長期統治下去。」

隨着科技產品的普及,有了天眼、人工智能的幫助,治安問題大大改善,但當權者對人的掌控也愈來愈多,人也如機器一樣,被牢牢控制在龐大的系統下,如漸漸進入《1984》的世界,「但是人們又不能不喜歡監控,因為犯罪的問題太多了,如果這些都被統治者運用的話,非常可怕,如科幻電影那樣——電影中無人駕駛機器可以到處飛,甚至可以把人消滅掉,這現象已經可以看得到,並非那麼遠的事。」

在他的筆下,有不少機械人取代人類統領地球的預言,他笑言:「人實在太不完美,而且會做很多壞事,有天我們可能會被消滅掉。但眼前最大的危險還是超人用機械人控制一般的人。」世界由沒有感情的機器操控,自然讓很多人擔憂。然而目前更大問題是,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脫離不了機器,如今互聯網發達,機器可以隨時被黑客入侵,掌控機器就能改變世界。

「我們生於這個時代,是幸也是不幸,很多事情不斷改變和發生。」網絡將人類變成整體,遙不可及的想像,可在數年間變成真實,億萬計的財富都可以在短期內累積,社會卻愈來愈變得貧富懸殊,環境污染、全球暖化等問題,各國無意着手解決,人的貪婪,在既有社會系統的幫助下不斷放大,有錢的少數不停掠奪僅有的資源,更尋求移居他方的可能,例如火星、地底,剩下跑不掉的窮人在受苦。這些年來他的科幻寫作,都脫離不了文以載道的教化精神,或許正是出自這個擔憂,「希望世界上還是好人比壞人多」。

科幻和神話同源

現在人人都在說大數據,然而為何我們掌握了那麼多數據,世界的變化還是在預測之外,朝更壞的方向走?這次張系國來港,正是以此為題,講「黑天鵝與白大象」的現象。黑天鵝是西方形容事情發生機會率極少,卻最後又發生了的事件。而白大象則是維持和保養的代價比本身價值更大的事情。

在他來說,現在的大數據就像是白大象,其實作用不大,卻像「國王的新衣」那樣,沒有人敢質疑,每一個機構都大花金錢去做。就算掌握了大數據,也無法預測一些人們界定為「黑天鵝」的事件,如特朗普當選。縱然事前各民調都顯示這結果為不可能,但最後卻叫人大跌眼鏡,從中也顯示,人們對大數據的過度迷信。他指出,要把握未來的變化,提防不講人文價值的野蠻資本主義的復辟,就不能「一窩蜂跟隨黑天鵝理論的假先知和事後諸葛走」,太迷信統計學,把這些事情當成例外。而是要了解社會變化的脈絡,才能有適切的應對方法。

他寫作的種子在小時候便埋下,童年住新竹城隍廟附近,放學後就跑到廟內書攤看連環圖,打開幻想的世界。19歲還在讀大學時,他就出版第一本小說,1969年在《純文學》發表第一篇科幻小說〈超人列傳〉,在文壇造成震撼,隨後寫出多部科幻著作,是華語世界最早從事科幻寫作的人之一。說到中國文學常被評為缺乏科幻傳統,他指科幻和神話其實同源。「許多科幻小說的原始動機都是從神話來」。

中國其實也有不少充滿科幻味道的傳說,如嫦娥奔月,又如諸葛亮設計出木牛流馬來搬運糧草,正是早期的機械人故事。「中國不是沒有科幻的」。但近代只重視科普文學,即科學知識的實際學習應用,而輕視科幻文學,所以比較少人投身相關寫作,「科幻不是科學加幻想,不是從屬於科學。」

倪匡小說有缺點

有論者比較他與香港知名科幻作家倪匡,總結他的寫作比較有科學根據,後者則偏重奇想。但張系國認為,科幻小說跟科學未必有關。「科幻小說要有奇幻因素,是跟一般小說不一樣的地方。倪匡的問題就是,他的奇幻因素幾乎都是外星人,故事前面都寫得很好,但香港的寫作環境就是要連載很快,你會看到後面來不及解說時,外星人就跑出來,這是一個缺點,因為奇幻因素有限。」

他強調,好的科幻小說,奇幻因素要用得巧妙,而不一定跟科學有關。例如他看到內地賭場廁所內安裝屏幕後忽發奇想,寫出〈星際大戰爆發以前〉,講一個專研廁所文學的作家因廁所裝電玩後失業,跑去破壞這些設備,理據是如果人們連廁所文學都失去,沒有宣洩管道,就會爆發大戰。他認為故事是否符合科學理據不重要,最重要是當中的聯想力。「不一定全都跟機械人、外星人有關,無論是什麼東西,都要找到另一個角度去看。」

這些年來,張系國也教過不少寫作班,更曾在台灣創辦科幻雜誌,希望可以帶動相關的寫作,而欣喜的是華文世界已經有愈來愈多人投身,更有不少人主動聯絡他,想將其作品改編成電影,故他對華語科幻創作的未來感樂觀。

 

張系國小檔案

出生年份:1944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學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電腦科學博士

職銜:美國匹茲堡大學計算與資訊學院教授

作品:《棋王》、《昨日之怒》、《遊子魂組曲》、《星雲組曲》、《V托邦》、《城三部曲》、《海默三部曲》等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