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15日

顧小培 康和健

中醫的道理

西醫視身體的「維穩」為一種體內平衡機制(Homeostasis)。身體必須有穩定適當的操作環境。相對「外部」多變的氛圍,它作出聯繫協調,能監管和調整身體中整個系統的平衡,用以維持「體內」恒常的狀態,保持正常運作。但西醫的着眼點是個別性的,包括例如體溫、體液、礦物質、葡萄糖、血壓等。

中醫則將「維穩」,設定為保養身體整體健康的基礎。那不單單是身體機能的一部分,更形成了「促進健康」思維的出發點。中醫認為自然界中的所有一切,都有共通互動之聯繫,一方面互相依賴,同時也彼此發生作用;體況往往受到氣候、水土的影響。至於人體本身,所有內臟器官和表裏組織,都屬一個有機的整體。

中醫這種想法,發軔於「易」的思想。所謂「易」,可以解作「變易」。《內經》〈素問〉:「自古天通者,生之本,本於陰陽」,《陰陽應象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治病須看陰陽變化,那正是易的主題。

中醫視健康為「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疾病是「陰陽失調」;死亡則是「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易經》《繫辭》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中國醫學注重的是形而上者的「道」。以陰陽之道去維持身體的穩態(維穩),從而「治人」而非單單「治病」。

說到這裏,須岔開一筆。我在上文中引用古書的說話,為的只是提供中醫論述的根據,並不是百分百贊同其中的理念。我認為,中醫的理論,作為中醫醫道的出發點,無可厚非。甚至進一步,將這種醫道的思維發展下去,貫徹地使用它,成為整體的導向,也不礙事。但若是倒過來,以此作為結論,或者視之為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可能就流於不切實際了。畢竟陰陽乾坤只是「形而上」的「道」,並不能遽然取之用作「形而下」的「器」。

我上述這說法,其實可以用以體現一個針對中醫學的善意批評。以中國醫道數千年的累積智慧,適當地鑽研下去,不難發揚光大,甚至超逾西醫學。但我們至今趑趄不前,可能正是因為被一些古舊的思維困住了,走不出來。

 

(編者按:顧小培著作《補營有方 提升孩子健康力》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