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月8日

謝耀昌醫生 健康專題

新一代肝癌治療增存活率

肝癌是本港常見癌症的第五位,每年有逾1800宗新症,但礙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可能已屆晚期,難以用手術或電療根治。近年晚期肝癌的治療方法不斷發展,除化療、標靶治療之外,還有免疫治療,藉以提升病人的存活機會及延長壽命。

大部分癌症(包括肝癌)都是由一個細胞基因突變開始,癌細胞不受控地異常增長,最後形成腫瘤。

早期病變難察覺

肝臟是一個體積較大的器官,早期的癌瘤體積較細小,亦未足以影響肝功能,故早期肝癌通常沒有明顯的徵狀,難以察覺,只有小部分病人在身體檢查時確診;其餘病人是在肝癌已屆晚期,出現明顯症狀如黃疸,才發現患病。晚期的癌瘤通常體積比較大,甚至會壓着膽管、擴散到附近淋巴,並破壞肝功能,嚴重的話可引致肝衰竭。

不似早期或未擴散的肝癌,晚期肝癌一般無法以手術作根治,故臨床上主要是利用藥物進行全身的系統性治療。然而,以往晚期肝癌的藥物選擇不多,而化療的效用有限,大部分患者均未能對化療產生反應。

針對癌細胞的標靶藥物已漸漸取代化療,作為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療方案,但只有小部分病人對標靶藥物產生反應;而標靶藥物亦有其副作用,包括手足病、嘔吐或食慾不振、胸痛、呼吸困難、心跳不規律和腹瀉等。

大部分肝癌病人確診時,肝臟可能已出現若干問題如脂肪肝、肝硬化,健康狀況較差;年長病人的情況將更複雜,而本港大部分肝癌病人都超過60歲。他們未必能承受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

免疫治療新方向

近年治療肝癌的方法取得進展,臨床研究發現免疫治療作為二線治療,能為差不多兩成的末期肝癌病人帶來客觀反應(Objective Response),因此亦已獲准用於肝癌作二線治療。

科學研究發現部分癌細胞會生產一種PD-L1蛋白,當它與免疫細胞上的PD-1蛋白結合後,免疫細胞便有可能無法偵測及對付癌細胞。免疫治療便是透過阻止兩者結合,令免疫系統能夠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免疫治療的運作機理與化療及標靶治療不同,它不會直接攻擊癌細胞,因此副作用亦有別於傳統化療或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皮疹或痕癢、食慾不振、關節或肌肉疼痛等。

免疫治療是癌症治療的發展方向,大量的臨床研究正發掘免疫治療的更多用途及療效,將會有更多治療方案可讓醫生與病人選擇。

所以,肝癌患者不要諱疾忌醫,更不應放棄治療或感到氣餒,而是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因為晚期肝癌也不一定「冇得醫」。事實上,晚期肝癌的治療選擇愈來愈多,醫生可為病人制訂不同治療方案,令病情受控的時間不斷延長。晚期肝癌患者的存活期也由以往僅數個月,到現時大多超過一年,有些病人的生存期甚至長達3至4年。

最後希望大家謹記,及早求醫加上適當治療,才是對付肝癌的有效策略。

 

不傷肝 減風險

肝臟健康對維持身體機能十分重要,當然要好好保護它。醫學界已知道一些因素,如乙型及丙型等病毒性肝炎、酒精及脂肪肝等,會增加患上肝癌的機會。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若市民能從生活上採取預防措施,包括接種疫苗及接受適當治療,將有助降低罹患肝癌的風險。

乙肝及丙肝與肝癌有密切關係。以乙肝為例,目前未有藥物可根治乙肝,但有預防疫苗防止感染病毒。政府在1988年開始為初生嬰兒接種乙肝疫苗作保護,故本地的染病個案逐步減少,新增個案多是已帶有病毒的市民,加上未有接種疫苗的新來港人士。現時本港的乙肝帶病毒人數維持在總人口的10%以下。

至於丙肝的帶病毒人數則佔總人口的約0.5%。雖然目前未有丙肝預防疫苗,但已有藥物可有效清除病毒,因此丙肝患者應盡早求醫,以免病情惡化。

提防病毒性肝炎之餘,及早發現肝臟病變亦是對抗肝癌的重要一環, 因為愈早發現癌症,治癒的機會便愈高。因此乙型及丙型肝炎帶病毒者不論年齡,也應每半年驗肝一次,包括抽血檢測甲胎蛋白、病毒DNA載量,以及進行肝臟超聲波,以了解肝臟結構是否有異常,降低肝癌的威脅和影響。

 

撰文:謝耀昌醫生_臨床腫瘤科專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