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7日

張綺霞 訪談錄

英國民選二十世紀十大重要書作者 吸毒與苦悶寫下傳奇

Irvine Welsh的人生非常傳奇,出身基層家庭,8歲留下案底,16歲輟學,做過多種勞動工作,想成為龐克音樂人但失敗了,更染上毒癮,後來憑自己意志戒掉,進入政府工作,娶老婆買樓,卻覺得生活苦悶。

於是他用工作空檔寫下Trainspotting,講述5個社會底層青年因染上毒癮而聚在一起,互相利用、欺騙、暴力傷害,卻又不得不互相依存,被認為是九十年代年輕一輩的寫照,小說極暢銷,在英國賣出超過100萬本,在當地民意調查中,更被評為二十世紀10本重要書籍之一。而改編自該書的電影《迷幻列車》在2012年的民意調查中,更被評為過去60年來最好的英國電影。

多年過去,《迷幻列車》第二集T2中,迷失青年全部變成迷失中年,而Trainspotting系列小說推出了第五集Dead Men's Trousers,記者眼前的Irvine Welsh已是個中佬,但依然充滿反叛的氣焰。最近他第一次到港,出席香港國際文學節的講座,向香港觀眾推介自己的新書。而在寫作以外他也是個音樂人,最近推出了個人專輯,因此也在此一展身手,為Clockenflap作現場混音演出。

 

Trainspotting的主角一樣,Irvine Welsh在愛丁堡的公共房屋區成長,在貧苦的生活中掙扎。母親是侍應,父親是碼頭工人,16歲離開學校成為電視維修學徒,卻因為一次電擊讓他決定放棄,後來往倫敦追逐龐克音樂夢,當過洗碗工人、搬運工人、牧師和鋪路工人等,並開始沉迷毒品,後來犯下多宗小罪行,更因此被判刑,但獲緩刑。

吸毒是做實驗

對於自己的成長經過,他表示其實沒有太多故事可說,「與大部分人一樣普通,在我住的那個公共房屋區域,所有單位的間隔是一樣的,大家睡在同一個睡房中。」對於自己吸毒的原因,他指只是因為好奇,並非有什麼不得已的苦痛。

「我對不同毒品的作用都有興趣,所以拿自己做實驗,直至吸到海洛英時,才開始有些問題,因為它很容易上癮,或者我不會用上癮(addictive)去形容,而是一種強迫性(compulsive and obsessive)行為。那時我吸到一個地步,發現它開始把人生搞得一團糟,我失去很多朋友,失去很多關係,我已沒有太多快感,反而因為它感到很大痛苦。除非你承受着一些心理或生理上的痛苦,需要海洛英去麻醉,否則沒理由繼續吸。」

理智衡量過後,他決心戒毒,但非常困難,最後用意志堅持下來。「我也不是很認真去戒,只是自己嘗試去停止,沒有別人幫忙,的確是更痛苦,卻也更容易。後來慢慢就變好了。我覺得無論繼續與否,最重要是你懂得對自己負責。」

曾經因為吸毒處於社會底層,因此他比旁人更了解那些掙扎。在他筆下,染上毒癮的年輕人為了短暫的快樂不惜奉獻一切,互相殘殺,卻無力對抗環境中種種不公和輕視,可惡又可憐。現實中的Welsh在戒毒後,卻過着別人眼中「正常」的人生,因為交通意外得到一筆為數不少的賠償,在八十年代開始投資房地產,並賺了不少錢,更加入政府工作,修讀工商管理碩士。

「我的工作不錯,人工也不錯,住在一間很不錯的房子,有太太,有很多朋友,但我開始覺得悶,不確定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他年輕時想成為音樂家,卻無法有更大突破。「我在技術上還差一點,因我玩的音樂要對數碼程式很熟悉。後來我為原創歌曲撰寫故事,發現自己是個能說故事的人,甚至會忘了那些音樂,專心發展故事,後來愈來愈愛寫。」

書評只是舊聞

他第一本長篇小說Trainspotting大受歡迎,建立口碑。「然後就有了下一本,再下一本,就開始了一個事業,我覺得自己頗幸運。」在此前,他從未想過自己有天會成為作家。「我在一個很小的房子長大,沒有書,連書架都不會有。」

書中每個角色都性格鮮明,但他指出筆下的人物都是虛構,卻也帶有自己的某些影子。哪個最像他?「我不知道,或許是Renton,因為他是故事的主要敍述者。這不是故意的,只是寫得愈久,角色就會愈像你。」

Trainspotting起初在1993年出版時書評呈現兩極,一方面一些人非常喜愛,另一方面卻有大量負面批評,尤其當中充斥「不良意識」,「這些評論也沒有怎麼影響我,因為我也沒有那麼留意它。當一本書完結,我就會接着寫下一本,所有書評對我來說都只是舊聞,也不需要去聽太多,因為幫助不大。」

而寫作有錢賺,也是他從未預料過。他從第一本小說開始就辭去正職,全身投入。「寫了幾本下來,發現仍有錢收,就開始想靠寫作為生。」後來故事更被改編成舞台劇和電影,大受歡迎,他也有所進賬。說起《迷幻列車》,他自言跟導演Danny Boyle、編劇John Hodge和製片都保持多年友誼,因此能延續第二集的合作。在選角上,他也給了不少意見,如推薦使用Robert Carlyle和Susan Vidler,自己也有在電影中演出,飾演毒販Mikey Forrester。

20年後,原班人馬拍出了講述中年危機的T2,也啟發了他創作這本新書。電影籌備過程他也有參與,「我與Danny等人為此特地到愛丁堡見面,而且走過許多《迷幻列車》取景的地方,思考故事如何發展,然後發現我們的演員都老了,要他們做回年輕時做的東西,可能有點危險(笑),因此轉向說中年人的故事。我也很享受當中的轉變。」

雖然新書與電影也有一定連繫,但他表示也有很多不同的發展。「人物的性格依然相近」。在書中,Renton變成一個成功的DJ,Sick Boy擁有各種賺錢門路,Spud依舊是失敗者,而Begbie卻成為國際藝術家,但各人都不自覺地陷入莫名的迷惘中。記者問:這本書與電影一樣,也是與中年危機有關?

「也許,但中年危機只是生命各種危機的其中一種,尤其是當下世界變化得如此迅速,資本主義下,經濟環境起伏不定,所有事情都在一個飛快的速度中改變,特別是社會關係,每一個人都為各種轉變焦慮不已。這種焦慮未必存在於意識中,而是每天生活中潛藏的恐懼,究竟未來會是怎樣,是否真的有未來存在?」

每天有危機感

在這種環境中,他也可曾有危機感?「有呀,我面對許多危機,幾乎每天都有危機,每天醒來都幾乎要面對全新的環境,尤其是2000年後新自由主義當道,一切變得更急速。」他笑言,這環境對作家或許是好事,「有那麼多刺激、意念和靈感,但有時候你也想有某種穩定性,去好好思考和計劃要寫些什麼。」

從10年前開始,他就離開英國搬到美國,如今定居邁阿密,但也經常回到自己長大的愛丁堡,不斷遷移,是他尋求刺激的方法。「未來或者會搬回歐洲吧?或許巴黎,或許巴塞隆拿。(不回愛丁堡?)愛丁堡是隨時可以回去的地方,我也想到不同的地方去看看。」

與筆下人物的瘋狂生活不同,他過着規律的生活,曾自嘲如果有書迷跟蹤他,會發現他的生活乏味無趣。但最近他想發展音樂事業,因此放棄了規律。「我經常想要早些起來,但專注玩音樂時,這是較難的,如果生活只有寫作,我會很早起來,寫數小時,吃早餐,再寫數小時,去健身室,吃午飯,然後讀書,或去畫廊和博物館,再寫多一陣子。」寫作對他從來不難。「生命中有太多事可啟發你,因此每人都要盡情享受生活,盡可能去明白它,然後充分被啟發。」

 

Irvine Welsh小檔案

家庭狀況:單身,曾有兩段婚姻

出生地點:英國蘇格蘭愛丁堡

現居地點:美國邁阿密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