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30日

葉輝 生命通識

羅屋民俗館三間兩廊

話說羅屋民俗館就在柴灣吉勝街,此為有逾250年歷史的客家村屋,可追溯至十八世紀初,其時約有三百名客家人從新安縣南遷而至柴灣建村,就在定居之後以務農為生,開闢羅屋、成屋、藍屋、陸屋、西村、大坪村等六條村落;據1867年人口統計,西灣(柴灣)有37間房屋與193名居民。

其時當地居民以柴為燃料,那大概就是柴灣之名的由來;有柴有水,有地種稻,由此而聚客成梓里;羅氏為客家人大姓之一,此所以在元朗、錦田、大嶼山貝澳,港島筲箕灣乃至九龍半島東部茶果嶺,俱有羅氏後人聚居,因此經常有聽聞客家歌謠如「天放芒,大水達眠床」;隨着城市發展,原有客家村落早已相繼消失,現今僅存羅屋而已。

據客家人的風俗,稱「村」為「屋」,並以其姓氏命名,此所以羅屋的主人即姓羅的客家人;據說在羅屋居住的族人,遠祖最初定居於山東濟南,宋末避亂南下,早於乾隆時代,羅氏遠祖的第十七世祖已在柴灣定居;柴灣何以會稱為西灣呢?那恐怕不僅為「柴」與「西」一音(客家音或英語譯音)之轉吧?其實柴灣有小河,流向西灣河而入海,可以想像,客旅與先民俱在西灣之河取水。

羅屋於1941年日本佔領本港時,建築物為炮火毀壞,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村民不再種稻米,改種蔬菜、飼養豬、雞及鴨等,農產品大多搬運至筲箕灣發售;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羅屋一部分地方曾租予外姓人士作工廠之用;至1967年,羅氏後人俱全部遷離此他;港府於1972年決定保留全幢羅屋,1976年5月博物館委員會遂將羅屋修復為民俗館,就在毗鄰興建展覽廳及中式花園,在1989年11月10日羅屋列為法定古蹟。

鑑於羅屋的歷史及民俗價值,博物館委員會於1976年5月決定將羅屋修復,建為民俗館,1989年11月10日羅屋成為香港法定古蹟;民俗館內的藏品主要介紹柴灣歷史、羅屋歷史特色,以及客家村民生活習俗;民俗館內放有傢俬、農具、日用品等展品,以展示原有村屋面貌。

羅屋為中型常見的客家門樓屋,屋脊為簡單的平脊,乃典型「三間兩廊」的傳統民居,中央正廳為一間,乃全屋核心,以供奉祖先神位,與兩側建有閣樓的耳房合組成三間格局,布局左右對稱,遂有明顯的中軸線——其中房間為工作間及睡房,閣樓則用作貯物及孩童臥室。

為防盜而窗戶不多,廳外與大門之間有用作採光及透氣的天井,天井兩側建有遮蓋的廊道,此為廚房及雜物間;大門乃全屋唯一的出入口,凹斗式正門,門框以花崗石砌成,板門後方設有直木櫳加強防盜,上有屋簷以擋風雨,屋外是用作曬穀、晾衣及宴客,稱為「曬棚」或「禾坪」的空地;此幢「三間兩廊」的傳統民居,走進其「間」(以四角支柱、四幅牆壁所組成的空間),即使在炎夏時分,亦不覺翳熱。

大門為全屋唯一出入口,正門採凹斗式,門框俱以花崗石砌成,板門後方設有直木櫳(用作防盜),屋簷可擋風雨,天井則可採光透氣,中庭可去水散熱,兩側各有一廊,一為廚房,一為雜物間;那就簡靜如無事,此為羅屋的前世今生。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