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17日

伍懷璞 易經三才

紀念「武俠小說泰斗」金庸

2018年10月30日下午,一代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在香港養和醫院病逝,享年94歲。金庸去世的消息慟徹「江湖」,很多人感嘆:從此,世間再無江湖。筆者是香港大學「國際金庸研究會」的創會會長,今期特簡寫其生平,以紀念這位一代文宗。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縣袁花鎮赫山房(現海寧市袁花鎮新偉村),著名武俠小說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家、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金庸於1943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文系,後又求學於東吳大學法學院;1946年秋,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48年,被派往《大公報》香港分社,兩年後《大公報》所屬《新晚報》創刊,金庸調任副刊編輯。1955年,金庸開始在《新晚報》連載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1959年,他與其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明報》。1998年,金庸獲香港市政局頒授「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獲香港(及海外)文學藝術協會頒授「當代文豪金龍獎」;2000年,獲頒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2009年,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武俠小說大師

金庸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又與古龍、梁羽生合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劍客」,是二十世紀知名度最高的華人小說家之一。

金庸8歲時,讀了其人生的第一本武俠小說《荒江女俠》,之後又讀了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與《近代俠義英雄傳》等,開始接觸武俠小說。初中三年級時,金庸初涉寫作,當時他發現不少報考初中的學生缺少考試輔導材料,便與兩位同學收集當時許多中學的招考試題,加以分析解答,並用一種方便查閱的方法編輯成冊,合寫出《獻給投考初中者》一書,結果行銷至福建、江西、安徽等地。1955年,梁羽生在《新晚報》連載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其創作又到了疲憊期,故《新晚報》負責人羅孚力邀金庸寫武俠小說,於是開啟了他的武俠小說創作之路。從1955年2月8日始,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在《新晚報》「天方夜譚」版面世,且大受歡迎。1956年和1957年,他又分別在《香港商報》連載《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其後他的作品一部部橫空出世,直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後封筆。金庸在17年間共創作出15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再經過10年時間潛心修改,於1981年完成所有小說的修訂。這些著作是金庸在華人世界最享負盛名的成就,其讀者遍及全球,享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俠的讀者」之讚譽。

 

此外,金庸曾於1957年進入香港長城電影公司,任職編劇和導演,在每天堅持寫小說的同時,又寫電影劇本、導演電影。他在長城電影公司工作的兩年間,寫下了十餘部電影劇本,包括《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其中,《絕代佳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金章獎。金庸還為報刊雜誌撰寫大量的隨筆、散文、電影短評和戲劇評論。

香港傑出報人

金庸一生中,還有一個不可磨滅的標籤,便是一位成功的報人。

1959年,金庸與沈寶新合資創作《明報》,當時只是一張對開小報,銷量在千份之間起伏,後來他在《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隨着小說情節漸入佳境,讀者熱情高漲,才使《明報》站穩腳跟。著名小說家倪匡曾說:「《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小說。」《明報》令人注目的另一點,是金庸以本名查良鏞發表的社評,其社評筆鋒尖銳,對判斷內地政治局勢的變化非常敏銳,且預測政情相當準確。幾十年來,《明報》的社評對香港社會常有着很大的影響力,更被香港報界譽為一股清流。

1966年,金庸有感中國文化在文革中倍受摧殘,於是創辦《明報月刊》;1968年又創辦主打娛樂、名人及時裝的《明報周刊》;1969年《明報晚報》創刊。《明報》在八十年代急速發展,但金庸卻於1989年辭去社長一職,1993年辭任董事局主席,向自己一手創辦的《明報》正式告別。

「學到老」的謙卑

金庸「武俠小說泰斗」的名聲響徹中外,而且又是名譽等身的學者,先後被國內外多所高校授予名譽博士、教授名銜,但金庸依然謙卑好學、不恥下問、甘為人徒。

2005年,金庸獲得英國劍橋大學頒授的榮譽文學博士名銜。但金庸並不滿足,堅持選擇作為普通學生,申請就讀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其時,金庸已81歲高齡。劍橋大學對他的這一決定予以讚賞,並表示他不用大費周章地到英國念書,但他仍堅持漂洋過海赴英求學,入讀劍橋大學,劍橋大學著名教授David Mc-Mullen擔任其博士生導師。2006年,金庸完成他的碩士論文《從玄武門看早唐皇位繼承》。2010年9月,金庸以86歲高齡順利完成博士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的答辯,獲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金庸曾在一次訪談中解釋其對念書的興趣:「我的目的不是來求學位,是來跟這些教授請教一下,念書。因為劍橋大學有學問的人多,教授雖然只研究一種學問,但是一門功課很複雜的問題他都了解。」

除了追求學問孜孜不倦,金庸對其他藝術的追求也虛心好學,如金庸學圍棋。他曾說過:「我一直對圍棋很有興趣。我的老師是聶衛平,我向他鞠躬拜過師,可惜的是聶衛平沒有時間好好教我,我也沒什麼進步。目前,我是業餘圍棋六段。中國棋院所有的職業棋手都與我下過棋、教過我,所以教過我的老師的段位加起來,可能是世界最高的。」「棋聖」聶衛平曾回憶說,上世紀八十年代,金庸託人轉告他,要拜他為師學圍棋。後來見面,金庸竟真的要像其小說中描寫的那樣,向比自己小20多歲的聶行大禮、三叩九拜,舉行拜師儀式。聶不敢受此大禮,但在金庸的堅持下,仍行了三鞠躬的大禮。於是金庸成了聶的弟子中年齡最大的一個,後來金庸一見到聶就以「師父」相稱,兩人也成了很好的朋友。

研究員︰曾穎雯博士

撰文 : 伍懷璞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