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12日

張綺霞 焦點人物

普立茲獎華裔女作曲家 杜韻:音樂不是 賽跑或競爭

2017年的普立茲音樂獎,評審首次將獎項頒給一位華裔女作曲家,她名叫杜韻,生於上海,在美國紐約發展多年後,終於憑歌劇《天使之骨》獲得認同。她並非出身音樂世家,小時候更要以家中僅餘的黃金,才能換來二手鋼琴學習。

多年來經歷高低起跌,杜韻從不抱怨,也不問是否因身份而失落機會,只是專心地嘗試。「如果你抱怨,時間都放在抱怨上。你花3個月懷着怨氣,別人3個月就能做很多事情,就落後了,就像賽馬,起初是一點點的差距,後來就拉開了。但音樂不是賽跑,不是競爭,我想說的是,你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杜韻生於工人家庭,父母都沒有音樂背景,但她從返托兒所時期開始就對音樂有濃厚興趣,老纏着爸媽要買鋼琴,家裏沒有錢買,她就拿一個小竹板放在床上,假裝彈琴的動作,自己表演起來。「爸媽工資很低,但已過世的爺爺奶奶從文革年代留下了一點黃金,囑咐爸爸不能亂花,要把黃金用在孩子的教育上。數量不多,那時金價也低,但換到很多東西,二手鋼琴、節拍機也是用黃金換的。」

手太小轉學作曲

那時候他們家居簡陋,家具只能買沒有油漆的,爸爸很想買摩托車,又想買古玩,但這些念頭全都擱置,把錢全花在她身上。她4歲開始學琴,6歲考進上海音樂學院附屬學校,她自嘲:「踏上了不歸之路。」在音樂學校裏,她非常努力,卻不知不覺從第一名跌到第三,「對中國孩子來說,第三名已經是很後面了。」老師說可能因為手太小造成限制,於是她轉為學作曲,也從那時開始慢慢明白自己彈奏的是什麼。

「從前的教育很多都是講技巧,孩子沒有得到啟發。沒有背景,很難進入音樂裏面。」13歲跟鄧爾博老師學習,她感覺如開了竅,學了3個月,寫出的作品終於獲得老師誇獎。慢慢摸索下,她也搞清了什麼是調式調性、不同曲式的分別,以及不同音樂語境的落差。同時,她也渴望到外面去看看,尤其是九十年代,音樂學生的資源不如現在多,「我們那時學作曲,很難有演奏會聽到自己寫的東西是什麼。」

金錢是個問題,而且簽證也困難,考了兩年,終於考得全獎學金和生活費補貼,到美國奧伯林音樂學院讀學士。美國大學讓她眼界大開,尤其是身邊充滿熱愛音樂的人。「如今許多人都說贏在起跑線,甚至贏在起跑前,其實在外國,大學才是人生的起步線,大學的圖書館都是坐滿人的。那時候我有一種焦急,好像大家都在做事情。」

後來她憑努力追上,又考進哈佛大學作曲系讀碩士和博士,然而在博士第二年,她因為一科不及格幾乎不能畢業。因為那科考的是寫賦格曲,「我問,為什麼一定要寫賦格,就一直不願意去考。老師說要巴赫風格,我寫了自己的風格。就覺得這很無聊嘛。老師根本拿我沒辦法,就讓我過了!」

她撥了撥自己的丸子頭,哈哈大笑起來。「我的性格比較鴕鳥,覺得一個東西應該要這樣子就這樣子,別人說不應該,我就問為什麼,折磨一輪,對方也就算了。但也是他們體制好的地方,會聽你的想法,知道你是個真正想要作曲的,就很尊重這意願。」畢業以後,她不平則鳴、不願妥協的性格一直沒有改變,因此別人的批評,無阻她發聲。

不覺身份是障礙

在紐約多年,她笑言自己不是「打滾」,而是「生存」,作為華裔女性,她從不覺得身份是障礙。「作為藝術家,是不能想為何別人的機會你沒有。憑什麼別人要給你?雖然想到這點很自然,但藝術家的胸懷不應該那樣。」

她自言是個幸運的人,從大學就開始有工作邀約,「當然也很努力,很刻苦。但在紐約,有才華又刻苦的人多的是。」她笑言,自己沒有家庭負擔,開銷不大,沒有攀比心,所以無論工作多少仍能堅持下去,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如曾被困洞穴內的泰國少年足球隊,一群人撐下去,就能一起生存。「大家一起做,就很有意思。」成為普立茲音樂獎第一位獲獎的華裔女作曲家,也是繼周龍後第二位華裔作曲得獎者,她認為得獎是個好現象。「我們兩個以外,就沒有一個亞洲人得過獎,這是因為從前都是精英制,近幾年改變很多,現在這個社會講究多元。」

最近在新視野藝術節上演的《天使之骨》的創作源起,是因為她看到一本有關人口販賣的書,很受感動。後來劇作家羅伊斯瓦弗瑞克找上她,想寫一個天使的故事,他們就把兩個題材融合,講述貧窮夫婦在後院撿到一對受傷的天使,心生歪念,把他們的翅膀剪掉,囚禁起來把他們的肉體變成生財工具。

她為了準備這個劇作,花了7年做資料蒐集。「人口販賣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罪案,不同地方都有這個問題。」

杜韻曾跟受害者交流,不少故事都讓她心疼,尤其很多利用她們肉體獲利的中間人都是其男朋友。「救援很難做,因為一定要她們想被救,而且過程中很危險,她們一定要有好的心理素質。」寫的時候她的心情也受影響,每次看排練和演出,都忍不住落淚。

 

深愛王家衛風格

普立茲音樂獎評審讚揚她大膽將聲樂和器樂的不同元素融合,造成多變風格,她表示,要表現真實,就不能限死在一種風格中。「是因為故事情節需要,我們生活都很多元化。」她笑言,自己深受王家衛電影風格影響,尤其着重音樂、畫面和情節的結合,「聽的時候就很自然,你不會問他為何選那些音樂。」

常說作曲要找到自己的聲音,她表示,自己的聲音一直都在,困難的是找到自己的角色。「技術和敏感度有了以後,這自然就是你的聲音,但有了聲音還不夠,還要知道自己想要幹什麼。」找到能發揮和自己想做的題材,更為困難。如今有了知名度,她更覺得自己有責任去說些什麼。自從《天使之骨》後,她與巴勒斯坦藝術家Khaled Jarrar合作,創作講述敍利亞難民故事的交響樂與紀錄片,繼續為少數發聲。

如今她在作曲以外也有教學,又回到中國去「採風」,學習傳統戲劇形式,在浙江新昌練習新昌調腔,思考如何將這些傳統形式以新的創作方式呈現。她希望,創作的時候不是那種從上而下,而是有更多與傳統音樂人的交流和確認,每次改動也需要有對方的回饋,「一起想怎麼可以去做這個事情」。

 

杜韻小檔案

出生地點:中國上海

現居地:紐約

曾獲獎項:2017年普立茲音樂獎、2018年古根漢獎、卡內基基金會年度美國38位最傑出移民之一

 

撰文:張綺霞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