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16日

聞一浩 藝文評論

德國國際舞蹈博覽會速寫

8月底隨藝發局及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部門舞蹈團隊組織的代表團,參加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國際舞蹈博覽會(Tanzmesse),這個為期4天、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大型藝術市場,除了有展覽攤位讓各個團體介紹自家品牌外,還有多個演出及展演,讓製作人、策展人、藝術機構或藝術節負責人這些「買家」可先看節目才決定是否邀約,也因此同時是了解國際舞蹈潮流,建立聯繫網絡的機會。

在這4天,我看了10多個演出及工作室展演。雖然並非精采不斷,但也有意外驚喜,以及看到一些創作題材潮流。Tanzmesse所有演出或工作室展演,都是由展出的團體推薦,再經過主辦機構挑選──在藝發局的名單中,主辦機構選了黎德威的獨舞作品So Low,以及楊春江的《舞.獅》(暫名),前者為演出,後者為工作室展演。

看到舞蹈與音樂「交談」

今屆演出及工作室展演共120多個。安排在下午時段的工作室展演的作品,全部長度為20分鐘,可以是作品選段,又或是創作人構思中的作品段落。看過的工作室展演的海外作品中,只有由傳統愛爾蘭舞蹈家 Liam Scanlon與提琴手David Doocey合作的《連結》(Nascanna)較有趣。話雖如此,但即使不太成熟或不是我杯茶的作品,當中也能看到一些新鮮的角度,或呈現不一樣的藝術家想法。

美國長大的Scanlon講述自己自小對傳統愛爾蘭音樂及舞蹈的喜愛,而這次希望藉着與Doocey的合作,發掘這傳統藝術中樂舞的關係,如何互相影響和連結。《連結》展演中兩人的確讓觀眾看到舞蹈與音樂之間如何呼應和「交談」。Scanlon這種在當代語境中展示傳統藝術特質的做法,似乎是近年舞蹈家關心和致力嘗試的題材,今屆Tanzmesse有好些展演是以此為探索的題材。其實,楊春江的《舞.獅》,以香港舞獅技藝入舞,嘗試將其動作語彙融合當代舞,也是希望保留傳統和藉着當代舞蹈的處理去展示其藝術本質的精粹。

晚上進行的演出中,場地的特色讓黎德威的So Low較在港看時更有感覺, 也有看了演出的製作人和藝術家找他談論作品。此外,也看了稍後大館舞蹈季節目之一、台灣劉冠詳的《我知道的太多了》,儘管覺得可稍為精簡,但此作品再一次證明台灣舞者的舞蹈訓練是如何厲害,創作人如何將本土元素放在當代舞的語境中而不覺突兀。而最後一晚看的,由立陶宛維爾紐斯市舞蹈劇場「Low Air」製作,Airida Gudaitė和Laurynas Žakevičius聯合編舞及演出的《玩完》(Game Over)最精采。他們將Urban Dance與現場音樂及裝置藝術糅合一起,以充沛的能量,爆炸力十足的肢體動作,在簡約的舞台設計、精準的燈光配合下,將玩遊戲者游移於真實與虛擬遊戲世界的狀態呈現出來,為這次行程的觀演一欄畫上美好的句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