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15日

林艷虹 電視導賞

人工智能與人類未來

對於未來,人人有不同想像。

過去60多年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研究從未間斷, 如今愈趨普及,帶領人類迎向科技盛世。未來,人類如何跟A.I.機械人共同生活?

醫學進步使人類壽命延長,甚至有機會長生不老,到時的世界又會怎樣?虛擬實境革新人類的溝通、工作和學習方式,人類的將來是否如科幻電影所說,能超越外星,跟地球外的物種溝通?當地球資源虛耗嚴重,我們有機會移居其他星球嗎?以上種種疑問,相信大家都想知更多。

本周三開始播映的《飛越百萬年》(Year Million)是一個預見未來的電視節目,以6集紀錄片形式,訪問當今著名科學家、企業家、學者、科幻作家等,探索人類近代和遙遠未來的生活。

第一集講述未來人工智能與人類一起生活的情況。節目首先模擬未來世界,一對夫婦在愛女車禍身亡後,將她的腦數據上傳電腦,使她變成A.I.女兒重生,改變悲劇。

事實上,過去半個世紀,科學家不斷革新A.I.技術,創造了可以互動甚至在遊戲中擊敗人類的人工智能。例如1997年,超級電腦Deep Blue擊敗了國際象棋大師;2011年,IBM的電腦Watson在益智搶答電視節目Jeopardy贏了100萬美元。2016年,AlphaGo擊敗世界棋王等,可見,人工智能跟人類的智慧不分上下,甚至超越人類。

《飛越百萬年》的專家將人工智能分為Automation(自動化)、Artificial Consciousness(人工意識)、The Singularity(奇異點)的進程。日裔美籍物理學家加來道雄(Michio Kaku)提到人工智能具自我學習程式,稱為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s),如人類般可根據不同外界刺激而作出不一樣的反應。

機械人也要美

節目以日本美女機械人Erica做例子,她由被稱為日本「現代機械人之父」的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Hiroshi Ishiguro)於2014年所研發,年齡設定為23歲,外表及五官以矽膠打造,無論是皺眉、眨眼、搖頭等表情都非常逼真。而且身上具紅外線感測器及人臉辨識技術,懂得分辨同一房間內的人、聲音方向,進行自然對話。

有趣的是,節目安排來自加拿大的男生Ignacio和她傾談。她表示喜歡藝術和欣賞畫,問對方也喜歡嗎?Ignacio答「不」。Erica立即說:「那麼,我猜有些人無法欣賞生活中更美好的事物。」令男方尷尬一笑。

石黑浩笑言,Erica的外貌是參考不同美女的臉龐而成,他相信外表很重要,A.I.機械人擁有漂亮外表,會令人感覺舒暢。他又認為,科技來自人類的能力,所以科技與機械人是人類的複製品,可延展自身的能力。

加拿大生物倫理學家George Dvorsky估計, 100年後人類可能不像現在這樣工作,人類的辛勞將被機器取代。加來道雄深有共鳴:「我們可以從過去的艱苦工作中解脫出來,因為機械人可進行骯髒、沉悶和危險的工作。」

美國企業家Peter Diamandi預料未來20年,美國48%的工作崗位將給予A.I.機械人。節目到訪堪薩斯農場,一對農夫Brandt及Amy Peterson正在10000英畝土地種植農作物。他們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的應用程序來控制農地所有灑水系統的速度和方向、監控拖拉機有多少燃料、速度有多快,有效管理開支和時間,減輕勞力。雖然農場仍需要人手監督運作,但不久將來,他們深信農業將變成機械化及自動化。

高職位被取代

在人工智慧浪潮下,誰的工作會最先被取代?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未來學家認為不到100年的時間,A.I.機械人可能具備更複雜的思想能力,甚至接管醫學、法律和工程等高職位、高技能工作。譬如設計建築圖則,A.I.機械人可快速回應客人要求及改圖,比任何建築師快幾百倍,錯誤更少,引發人類的失業危機。有人擔心,學歷於未來如同廢紙,即使下一代哈佛大學畢業,也可能找不到工作。

在美國西雅圖,微軟技術研究員Eric Horvitz已聘用機械人助理Monica,為他記錄日程和會議,甚至主動推掉他不能出席的會議,跟人類無分別。當人工智能變得如此精緻聰明,可見A.I.機械人會產生人工意識。

哥倫比亞大學機械人工程師Hod Lipson表示,當A.I.機械人開始有感受性(qualia),便會有感覺和思考。但會否具人類獨有的謀生能力——創造力?是大家關注的事。

節目分別訪問了音樂家、喜劇演員和作家,他們都對A.I.擁有創造力有所保留,認為始終難以取代人類的創意。不過,Hod Lipson介紹了一個能畫畫的藝術機械人,它會利用互聯網數據迅速瀏覽街景,短短幾秒就見到海洋、山脈景象,並以他所見的完成一幅畫作。

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家Michael Graziano形容:「當A.I.愈來愈聰明,到達The Singularity(奇異點),則是人類無法超越的境界,人工智能不僅會種植我們的食物,而且會洗衣服。他們不僅會徵稅,還會立法,爭取夢想、地位和平等。」

最壞的情況是,當人工智能擁有超越人類的能力,可能對人類的價值與性命造成威脅。積極的是,使人類擺脫卑微的勞動,實現更多科學探索。現時基因研究的突破讓人活得更健康長壽,節目第二集提到長生不老議題,探討大幅延長壽命如何改變社會結構。

近年虛擬科技興起,現代人活動轉移到虛擬空間,加上網絡文化流行,改變人類學習、工作和表達方式,頻繁連線上網如何影響人類隱私?新科技又會否發展出心電感應,促進人與人的了解和溝通,甚至跟地球外的其他文明溝通?第三、四集將會就這些現象進行探索。

經歷多次天災人禍,人類愈來愈擔心地球資源會否到達臨界點。要是生態環境日趨污染,能量過度消耗,到了未來,就要發掘宇宙新資源了。節目最後兩集,將帶領觀眾思考外星能源及超越宇宙的可能性。

圖片提供:明珠台

 

《飛越百萬年》(Year Million)

播映頻道:明珠台

播映日期:10月17日起(逢星期三)

播映時間:晚上9時35分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