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9月10日

吳雄 電視導賞

英國性別研究名醫節目惹爭議

在家織布煮飯湊細佬的花木蘭,竟可以代父從軍打敗外敵?法國農村少女貞德,也可帶領法軍大敗入侵的英軍。童話和歷史都出現過女英雄,但人們腦海裏的英雄全是男的,否則花木蘭也不會流芳百世。

8年前英國實施《2010平等法》促進性別平等,開場白「先生們,女士們」變成「大家好」。然而,英國醫生Javid Abelmoneim並不滿足於此,他透過在學校裏做實驗,想證明男女有別並非生物機制使然,而是社會文化作怪。

Javid和BBC紀錄片《男女有別?》(No More Boys and Girls:Can Our Kids Go Gender Free?》製作團隊找來一班小學生做實驗,先調查該23名7歲小學雞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不外乎男人勇敢、女人愛美,爸爸賺錢、媽媽煮飯等。

這些結果你、我、Javid早已知道,但這到底是男女與生俱來的生物差異,還是後天家庭、社會、傳媒塑造呢?這真是雞先定蛋先的問題。男孩子喜歡玩槍、砌積木,女孩子喜歡煮飯仔、抱洋娃娃,到底是廣告宣傳使然還是本性,那23位小學雞有沒有答案?

自小被洗腦

節目中的女生自己也承認不夠男生聰明,「因所有發明家都是男人」,她們自然而然拿起公仔聊天;男生天生就不擅表達情緒,除了憤怒;Javid說那是因為衣服上、廣告上都寫着「男孩不哭」、「男孩堅強」的標語,男孩子早就被洗腦成「鋼鐵戰士」,不該像女孩般哭哭啼啼。

類似「洗腦」天天都有,例子不勝枚舉,藍色代表男孩、粉紅代表女孩、女孩漂亮、男孩強壯……學校的老師、家裏的大人們,也無意中在潛移默化。當女孩穿起波鞋踢波,旁邊的人會說「男人婆」;當男孩子玩洋娃娃,大人大概會擔心心理有問題,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人類社會從一葉蔽體時代起,已經不斷在加強刻板的男女印象,比如男野人負責出外狩獵,女野人負責餵養家禽等。於是,Javid試圖改變那23名學生的生活習慣,比如把「男廁」、「女廁」合體成男女共用的「廁所」,所有小學雞紛紛掩嘴尖叫「No」。

然而,Javid的實驗效果似乎不彰,比如他帶學生們去沙灘,分別安排膳食和堆火堆兩組活動,結果大多數男生去玩火,女生則自動走去做三文治;難得有兩位去膳食組的男生,兩分鐘熱度過後就在一邊玩沙。至於男女廁統一的結果,是有女生憋住尿回家才小便。

推動性別平等運動尚在萌芽階段,當然有許多保守人士,《男女有別?》在英國引起非議,尤其7歲正是形成性別認知的年齡。教宗方濟各2016年批評不該向新一代灌輸性別認同的觀念:「人有取向、選擇,甚至變性是一回事,但改變思想卻是另一回事,我稱之為意識形態植入。」

不巧的是,Javid的節目在英國電視台播出前,剛好提供性別認同問題支援服務的Gender Identity Development Service公布最新統計數據,2016年有84名3至7歲孩子轉介至性別認同診所(Gender Identity Clinic),是2012和2013年人數的4倍,令到更多官員擔心有關問題。

多方面批評

前英國教育部顧問麥高雲(Chris McGovern)說:「很多人借鼓勵兒童質疑性別來牟利,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會令孩子無所適從,甚至帶來創傷。」

Javid當然不同意這樣的指摘,還提出幾個理由反駁:「第一,實驗與性別認同無關;第二,引導兒童思考怎會帶來創傷?我本身就是一個醫生,而且過程也有老師和家長在旁參與。」

獵人的槍總打出頭鳥,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難免被鉗傷。保守黨議員杜格拉斯 (Mary Douglas)直斥Javid和電視台的所作所為,是「濫用」和「不恰當」,「兒童最容易受大人的言行影響,居然要他們去反思性別問題?這可能對他們的人生帶來極大影響!」革新者和保守者之間的鴻溝總是無法拉近。

改變刻板印象十分困難,首先人們要抱有開放的心,節目裏一些家長和兒童也在反思男女之別,有家長承認會嘗試買不同的玩具,而不是買樂高積木給男孩,買芭比娃娃給女孩。「我希望男孩和女孩得到全面發展,將來達成自己的心願。」Javid說出心中的目的。

家長也質疑

網民對Javid實驗的評價也是好壞參半,有人指摘他應該拿自己的孩子做實驗,不應用別人的孩子「較飛」。甚至有家長批評說:「他不是人父,對孩子一點也不了解。」到底是擁有醫生資格的Javid不懂裝懂,還是父母們當局者迷,被傳統價值、廣告宣傳蒙蔽而不自知?

記者看過兩集節目,再看保守黨人士的認真抨擊,想起「認真就輸」這一網絡時代的處世真理。Javid整個節目拍得很輕鬆,配上跳脫活潑的音樂,似乎沒必要把節目當「毒草」看。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如果Javid想有效推動性別平等,下次不能只顧迎合小學雞需要,畢竟他們活在大人的陰影下。

說回性別平等的永久榮譽大使——花木蘭,最近網絡流傳一段笑話十分有趣,大意是:將軍問花木蘭如何準備參軍?花英雄回答:「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將軍聽到即說:「你一定是個女的,男人買東西豈會如此轉折?」這是刻板形象,還是事實如此?

隨着時代和文化進步,兩性會愈來愈平等,《男女有別?》最令記者震驚的是很多英國女孩自覺低男孩一等,戴卓爾夫人在1979年已問鼎首相之位,如今又有女首相文翠珊。社會多少工程師、政界高官都是女性,竟然還覺得男性更強?

從這點上,英國孩子應該看一看韓劇和聽廣東歌。韓國電影有野蠻女友,香港男歌手也把男性唱成「爛泥一堆」,亞洲男孩膝下早已沒有黃金。「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也許在Javid看來,一個理想的社會應當如此。

 

 

《男女有別?》(No More Boys and Girls:Can Our Kids Go Gender Free?

播映日期:9月10日、17日(周一)

播映時間:晚上8時30分

播映頻道:明珠台

 

 

撰文:吳雄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