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25日

白魚 品味‧白魚

黃志偉揉捻於筆尖的味道

從從容容,行事穩重。志偉是個實在又聰明的藝術家,與他相識在朋友的會所,帶着有點浮誇的唱腔將法語歌唱的別有一番架勢,後來才知道他也是比利時皇家美院回來的留學生。在2001年他當時從比利時歸國所創作的「在原位」系列魚肉作品中,竟第一次讓我感覺到色彩外的「魚腥味」頗有趣!

幾個創作轉折

這魚腥味是植基於他兒時故鄉的記憶,如同走了一趟東港的魚市場般,鮮紅的魚肉剖面琳琅滿目,肉汁在肌理之上通透油亮,爆竹的煙硝味刻印在鄉里歲月,與血腥味相互融合,而我也是在一個有「味道」的家鄉成長,記得在年幼的時候每天就是聞着陣陣撲鼻的蔗糖香味,那是屏東的糖廠,往後只要是聞到蔗糖的香味就有種幸福的感覺,好像回到了從前,那記憶恰似一個熟悉的老朋友,兩種不同的「味道」卻是一樣的感動。「記憶」與「味道」正是驅動他往後各階段創作的重要動機,更 是他創作的源頭。

從2001年到2014年間,黃志偉歷經了數個創作的轉折、實驗。一路從「肉花花——感覺形象」試圖迫使判斷與詮釋失效;轉至「水花花」更為直觀自由的揮灑出精神性;在「七彩土石流」系列,則運用粉彩與草圖諷刺文創與觀光產業。近幾年,他的創作則從與土地臨界的海洋,歸回到對土地的關注——回鄉,上岸。

黃志偉於《非常花──2014黃志偉藝術創作論述》中談到:「在我的創作理路中,其實一直存在着很深沉的原鄉記憶,一種孩提時光的氣味、一種童年引頸期盼的獨特氛圍……飄吹在原鄉東港的風,不時夾帶着鹹濕魚腥味,雖不甚好聞但那濃厚的故鄉味叫人迷戀;而那三年一科的迎王祭典,當神樂奏起、香煙裊繞、眾神降臨,熱鬧非凡令人陶醉神往,王爺信仰的祭典文化是兒時至今生活中的重要大事,更是自覺故鄉之所以擁有獨特風情的驕傲。上述兩種氣味情境,是我創作想像吸取的根源,更是我創作重要的精神立基。」

藝術家的可貴之處就是懂得從生活中細膩的感受到生命的喜悅,奔放的表現出藏在心底深處的情感!黃志偉最新的繪畫創作《金黃華蓋》、《新金玉滿堂》,乃試圖從關注台灣民俗祭典過程,特別是儀式物件中找尋符號、色彩與造型的可能性。

台灣常民文化

在《金黃華蓋》、《新金玉滿堂》兩件作品中,他藉由挪用東港平安祭典時神轎前的「涼傘」上的刺綉造型,使台灣常民文化透過繪畫,重新連結並且賦予傳統符號,給出一種新的詮釋可能,這種將民俗符號引進繪畫殿堂的方式,一方面來說清楚地昭示當代藝術與傳統常民文化藩籬的抹除,與上世紀八十年代意大利超前衞藝術(Trans-avant-garde)的挪用(appropriation)手法有着同工異曲之妙,台灣本就是水鄉澤國,而水也孕育着萬物,因此在這藝術的航程中,他留下了足跡!

另一方面,透過刻意模糊的局部傳統圖騰,以及影像化、晃動的繪畫性筆觸,作品徹底翻轉了日常觀看圖騰的經驗,有別於古埃及藝術的平整與文字性,黃志偉的圖騰想傳達的並非語言,並非為了詮釋如同漢字部首般縝密編排的圖像,而是將靈動與狂喜揉捻於文化的蒼穹,藉由這種陌異化的觀看,驅使觀者從傳統文化祭典的儀式性中,再度甦醒面對土地、原鄉與生命的「本真」。若說這系列作品帶有某種精神性,也正是由於身處當代生活情境的創作者,透過創作,不斷逼近土地、原鄉,致使大地鮮活而隱晦的向其敞開出新的視閾。

《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和志偉的認識,雖是對酒當歌,但也總在藝術的理念上有相當的佩服。黃志偉,Huang chin-wei,1971年出生於東港,細膩如我,念舊如他,我們一直是藝術這條路上的夥伴,當藝術家決定放下生命中的矜持,他的夢想就更近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