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14日

洪艷琳 電視導賞

人類大腦會否被機器主導?

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發展一日千里,2020年東京奧運及殘奧將首次引進臉部識別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核對奧運運動員、教練和入場人士的面部及事先登記的證件照片。

隨着人工智能的興起及自動化,生產過程所需的人手大大減少,譬如製造業及服務性行業,早已引入人工智能,漸漸取代人類刻板重複的工作。

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統無處不在,將來人類的大腦會否被機器主導?由機器主導世界又會帶來什麼後果?這些都是大家應該關注的「腦」問題。

電視節目《超級大腦》將一連兩集訪問年輕及革新的思想家,了解他們如何透過科技去激發大腦潛藏的驚人能力,同時探討人類大腦有可能面對的改變及進化。

首集節目會去到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主要初創培育公司Epicenter,此地除了是讓不同商業機構分享及交流科技創新產品的中心,更是首個成功把電子晶片植入手掌的企業。

微型晶片植入人手

該公司旗下約有2000名員工,自2015年以來已替其中150人植入晶片。原來微型晶片體積如米粒大小,支援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由注射器注入拇指及食指之間,過程只需數秒便完成。這個「人機合一」的功能,猶如我們平時使用的八達通卡,只要員工在辦公室感應器前揮手,即可開門、操作打印機或買飲品,為科技賦予人類超能力寫下新一頁。

植入微晶片不是新科技,以往主要植入寵物皮下,方便確認主人身份。企業也應用於倉務物流,以便追查貨運情況。植入員工手掌是嶄新嘗試,不過,由於晶片具監察系統,員工行蹤無所遁形,有人擔心引發隱私權等道德問題。

 

不少科幻電影都提到人類的意識可以「數字化」,被存儲於電腦裏面。節目團隊來到美國三藩市,採訪神經系統科學家Randal Koene,他提出意識上傳,即是把人類腦部的所有東西(包括意識、精神、思想、記憶)上傳至計算設備(如電腦、量子計算機、人工神經網絡),該計算設備將能夠模擬大腦運作。

Randal認為,未來人類的大腦或將數字化,人類甚至能通過修復技術更換大腦一些組織。他說:「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如何將思想上傳到機器中?畢竟以前沒有人這樣做,沒有人真正了解心靈是什麼,或者它是如何運作。」在矽谷,他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希望將最有能力的科學家聚集在一起,進行研究。

「人們經常會問,如果我上傳了他的想法、擁有模擬大腦的感覺會是怎樣?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因為涉及的東西很多,你不能提前預測這一切。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做一些小步驟,並嘗試更多地了解它。」Randal分享道。

而科幻電影及電視劇時常出現人造人,他們被設計成「更加人性化」,與人類一起發展,融合為一體。機械人研發公司Hanson Robotics首席科學家Ben Goertzel帶來最新的機械人Sophia,它能在電視節目上和主持人侃侃而談,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擁有可以模仿人類面部表情的肌肉,可以根據對話作出相應的表情。

不可思議大腦實驗

人工智慧科技發展總令人產生一個問題,機器會不會有一天比人類聰明?當機械人表情太豐富,引發了不少激烈討論。究竟機械人是否應該做得太像人類呢?人工智能是不是該管得更嚴呢?

雖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但人工智慧技術不斷出現突破,當Google的A.I.計劃,成功學會了號稱最難讓機器學習的圍棋,更打敗歐洲圍棋冠軍後,可見人工智慧能在不同領域,均具備智力和能力。

Ben Goertzel表示,於2020至2030年的10年間,可以看到A.I.達到人類的智力水準。所謂人類的智力水準,並不是與人類某一個年齡段的智力相對應,而是具有人類的「常識」,並且有自主學習能力。他最期待的是,看到能與人類產生情感共鳴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如果人工智慧能夠學習人類社會的價值,理解人類社會的概念,在情感和社交上跟人類產生更強的聯結,也能從與人類的社會交往中,學習到更多關於人類的資訊。

在節目中,會帶觀眾探索堪稱可以賦予人類「超能力」的科技,還有可以通過意念操縱大腦的技術,當中的實驗過程,絕對可以說是不可思議。機器人研究專家Mikey Siegel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擔任講師,也是矽谷Consciousness Hacking Movement的創辦人,使命是利用科技增強人際關係和意識。

未來20年融入家中

Mikey自小就對技術和工程感興趣,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曾到過印度,在當地獲得的精神體驗,激發他研究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和新思維。「作為一個工程師,沒什麼事是解決不了的,但是,人類精神的痛苦我們確解決不了。」

「怎樣才能真正造福人類,才能讓人類從新的技術中獲益?」這是Mikey經常思考的問題。他在節目中分享了如何運用冥想及科技改變人的意識狀態,讓人們由焦慮不安變得寧靜喜悅。

人工大腦之父Hugo de Garis說:「問問自己,你是否準備好承擔這些機器可能比我們更聰明的風險?」他認為人類只是一個個分子構成的機器,像電腦的晶片和編制程式一樣。「另一方面,作為生物,人都會死亡消失,但人工智慧機器就不會。人類促使技術進步,讓具有人工智慧的機械人得以誕生和發展。比人類聰明得多的人工智慧機器將在以年為單位的短時間內產生。」Hugo還預測下一個20年人工智慧機械人很有可能出現在我們家裏,為人類打掃房間、照顧小孩和跟人聊天。

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正研究一種可以像人類走路和跑步的機器人。此外,OpenBCI聯合創始人兼CEO Conor Russomanno用訊號控制機器手假肢,為有需要人士帶來大喜訊。OpenBCI是一家腦電波研究應用公司,目標是將腦電波傳感技術應用於VR。不過,Conor告誡開發者應將個人隱私作為重要考慮因素進行相關研發。

科幻美劇Westworld內人工智慧反抗人類的情節,再次引發人工智慧與人類如何共存的討論。「人工智能滅世」成為近年多部電影的題材,當機械人能學習、明白,甚至有獨立思想,會不會終有一日完全取代人類?第二集節目會帶大家見識人型機械人,亦會檢視神經科學家的研究。有科學家預測,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完全超越人類,若果它們懂得自我進化,將會擺脫人類的控制嗎?答案暫未知道。肯定的是,儘管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然而,人性化的服務始終難被取代,特別是人情味、對客戶的體貼和關懷,至今仍是冰冷的機械人無法取代的。

圖片提供:明珠台

 

 

《超級大腦》Super Sapiens

播映日期:8月15日及22日

播映時間:晚上9時35分

播映頻道:明珠台

 

 

撰文:洪艷琳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