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3日

唐嘉其 醫事藥典

小兒麻痹疫苗波折(二)

Enders的團隊成功在實驗室中繁殖出小兒麻痹病毒。這項成果,令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小兒麻痹疫苗研究重新活躍起來。

五十年代初,匹茲堡大學的Jonas Salk,先用福爾瑪琳來殺死從猴子腎臟細胞培植出來的病毒,再以這些滅活病毒製成疫苗。在猴子身上測試過藥效與安全性後,他進行了小規模的人體測試,並發現疫苗確實能讓接種者體內的抗體水平大幅增加。1953年,他在電台公布這項研究成果。1954年,一項涉及160萬名兒童的臨床研究隨即展開。研究結果在1955年發表,因為疫苗的緣故,發病率由平常的每10萬人中有14人染病大幅降至少於1人!由於效果非常理想,所以Salk的疫苗同年便獲批上市。

當時有數家公司獲批生產Salk的疫苗,其中一家位於加州,名為Cutter Laboratories。儘管公司依足程序生產,過程中亦無疏忽,但有數批產品中的病毒未有滅活。更不幸的是,這批產品最終令數萬名兒童患上小兒麻痹症,當中部分兒童更因此死亡!這次事故,後來被稱為Cutter事件,成為美國史上最嚴重的醫療事故之一。經過深入研究後,人們一步步改良生產程序,終於避免了同類事故再次發生。Salk的疫苗最終被推廣至全國,此後小兒麻痹症的感染人數,由五十年代初期的每年數萬宗快速下跌至六十年代初的100多宗,成效斐然。

Salk的疫苗非常成功,卻也不是沒有弱點。第一,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只能維持數年,之後便要再補打。一旦錯過時間,便會將兒童重新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第二,為了生產100萬劑疫苗,便要犧牲大概1500頭猴子。從人道立場來看非常殘忍;以生產成本來說也相當高昂。還有一點,就是有人認為Salk用的病毒品種毒性太高,在Cutter事件後,大家憂慮更甚。所以當時有許多科學家,已經在埋首研究新的疫苗。

作者為資深科研製藥人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