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7月27日

甄振庭醫生 健康專題

破解高血壓迷思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但無論是病友還是一般市民,對這個病可能仍然存在很多疑問,對它的認識也不夠清晰,有時甚至會忽略了高血壓的嚴重性,直至嚴重併發症出現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峻,但往往已經太遲。及早打破對高血壓的謬誤,正確認識高血壓,好好護理身體,才是健康之道。

血壓高少少好小事?

或許因為高血壓很常見,且較少有明顯的病徵或不適,有些市民甚至患者都會掉以輕心,以為「血壓高少少冇乜事」,但長期血壓過高(即上壓超過140、下壓超過90),血管會加速老化受損,形成粥樣斑塊,因而誘發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風。與此同時,血壓高亦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如心肌肥厚、心臟衰竭等,心律亦容易出現問題,增加患上心房顫動的機會,一旦房顫形成的血塊流至腦部,患者就會中風,絕對不是「血壓高少少」這麼簡單。

切勿自行停藥

血壓分上、下壓,上壓是心臟收縮,泵出血液時心臟血管所承受的壓力,而下壓則是心臟放鬆時心臟血管承受的壓力,部分人或會以為上、下壓其中一項達標便可以,但其實無論是上壓還是下壓超標,對血管的破壞和影響都是相同的,量度血壓時,記得兩組數字都要同等重視。

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公布高血壓治療新指引,14年來首次更改高血壓的標準,從140/90收緊至130/80,亦即收縮壓達到130,舒張壓達到80,就屬於高血壓的程度。

不過根據歐洲指引,80歲或以上的長者或許有可能依情況而酌量放寬,若長者的血壓控制至上壓140或以下時,因血壓相對較低而頭暈,即代表患者對血壓變動的反應比較大,在醫生評估過後,或可稍為放寬血壓控制的上限至150或以下,但必須先諮詢醫生,切勿自行評估。

不長期服藥可以嗎?

一旦確診高血壓,對不少患者而言, 最為關注的問題均與服藥有關,診症期間往往遇到不少病人查問,為什麼血壓高要長期服藥?

作為醫生,當然理解患者對服藥的抗拒,很多時候,病人皆希望能節省藥費,或嫌長期服藥很麻煩,又或者不希望被標籤為長期病患者,但高血壓患者必須明白,血壓長期維持在高水平,會持續破壞血管,引發冠心病、眼睛或腎臟病,服藥正是要協助身體控制血壓位處合理水平之內,減慢血管受損的速度,長遠降低患病風險。

停藥、忘記服藥數次沒問題?

正因如此,患者千萬不要抱有「血壓回復正常代表情況控制得宜,可以停藥或減藥」的心態,這是十分危險的,如果未經醫生評估而自行停藥或減藥,血壓便會在失去藥物的控制下升高,血管將繼續受到破壞,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再度飆升。不僅如此,血壓忽高忽低,患上血管科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等的風險會比高血壓本身帶來的血管科疾病風險增加更多。

同樣地,為了避免這樣的風險,患者要謹記不應貪一時的方便,而欲於旅行期間停藥數天,尤其是部分病人的高血壓情況嚴重,醫生或會處方數款血壓藥作為控制,若停服的話,血壓指數有可能一下子大幅攀升,容易引發大動脈撕裂,或出現急性血壓問題,如爆血管、腦出血、中風等,後果可以不堪設想。

「三高」或可逆轉

因此,病人宜謹記依時服藥,以保持血壓的平穩,當然,偶然一次半次漏服,影響尚算輕微,但如經常忘記服藥, 令血壓水平經常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幅,對血管的影響就會大增。假如患者,尤其是老人家,因血壓藥物種類太多,有時忘記服食某一種的話,不妨向主診醫生查詢,能否以較新型的二合一或三合一血壓藥代替,以增加服藥的依從性。

「三高」重要性有異?

另外,不少高血壓的病人通常也會伴隨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膽固醇等,部分患者或會有迷思,「血脂高或血糖高看起來好像比血壓高嚴重得多」,於是可能比較密切關注某一兩個指數和病情控制,但其實「三高」均會損害血管,每一項指數均需要保持在理想水平。

要特別留意的是,同時出現「三高」, 對血管的破壞力將以倍數增長,而非單純相加,患者的危險性將大大提升,不容忽視。

「三高」的破壞力雖然驚人,但仍屬於可逆轉的風險因素,故患者應配合醫生建議,盡量降低可逆轉的風險因素,除了「三高」之外,吸煙和肥胖都是可以逆轉的,依時服藥之外,宜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如保持飲食清淡、進行適當帶氧運動等,不但有助控制血壓,對改善高血糖、高膽固醇和肥胖體型亦有幫助,全方位提升身體健康,彌補無法逆轉的風險因素,如年紀和家族遺傳所帶來的限制。

撰文:甄振庭醫生_心臟科專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