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19日

劉偉霖 藝文評論

前衞為虛 深情為實

6月12日在橫濱港未來音樂廳(Minato Mirai Hall),看了來自法國的迪奧蒂瑪弦樂四重奏(Quatuor Diotima)的巴托全集,一晚奏完6首,6點半開場,10點05分完場,兩次中場休息。場地是只得442席的小廳,但目測入座大約一半而已。

這是筆者第二次看這隊四重奏,上次是2013年琉森音樂節,他們演出布烈茲《書》的最新版本,作曲家也有在場。5年過去,第二小提琴轉了兩次,第一小提琴仍是趙雲鵬。

筆者在前一周末在三得利音樂廳(藍玫瑰小廳)看完卡薩爾斯四重奏(Cuarteto Casals)的貝多芬全集,一周內兼收古典及現代最重要的弦樂四重奏全集。並非音樂語言最令筆者感到不同,先是橫濱此廳的座位數目雖然和藍玫瑰相若,但音響和暖得多。再者,迪奧蒂瑪雖是奏前衞的巴托,但音色追求細膩,相比起來,卡薩爾斯四重奏的音色太粗糙。

演繹即最佳調配

第一及第二首,如非全集演奏或錄音,會比較少遇到,「未夠個人風格」是流行的想法。然而,迪奧蒂瑪不單展現兩曲和後期貝多芬的關係,更把它們「後浪漫主義」甚至是「超級浪漫主義」的特質帶出。沒錯,調性是陌生的,但他們奏出來卻極力避免前衞的印象,巴托可能向貝多芬取經,目標卻不盡相同。第二首從第一樂章的浪漫,發展到第三樂章的破敗,猶如描寫了歐洲在一戰的巨變。

第三至第五首,公認的巴托風格已經形成,但即使音樂諸多棱角,迪奧蒂瑪亦不會讓它們變成噪音,準繩的演奏點到即止,奏出音色及力量便足夠,不要多餘的。去到第四首,迪奧蒂瑪更令筆者一改對全套巴托弦樂四重奏的印象。

過去以為聽這一套作品要很用腦力、做足準備才能從密集的聲部找到「音樂」,但迪奧蒂瑪已經把誰主誰副,什麼是焦點什麼是陪襯,一一理順,不用聽者費神。不能不感嘆,這是否才是演繹的最高境界?

不奏全集的表演者,可能會太注重第六首中,首3個樂章的「悲傷」序奏,對那些樂章本身的活躍或諧謔情緒不夠重視。迪奧蒂瑪從第一首一路走來,將巴托要求的炫技做得揮灑自如,而且去到第四樂章,悲情非但不是最常聽到的虛無,更是巴托對祖國的深情告別,既令人聯想到馬勒的後期作品,也和第一首的「後期貝多芬」風格作了首尾呼應。

或者沒聽那套貝多芬,不會對這次的巴托全集這麼喜愛。說迪奧蒂瑪的個人技術較高,可能說得太簡單,準確一點是他們可以作出最好的技術決定,來把作品活現眼前,更把「浪漫」及「深情」歸還給巴托。筆者素來很少吹捧華人音樂家,但趙雲鵬並非創團成員,可以被團中舊人接納並帶領此團更上層樓,很值得香港樂迷認識並親身領教。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