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7日

余十八 電視導賞

看美食 長知識

「嘢可以亂食,說話唔可以亂講!」已經不再合時宜。當今食物安全響警鐘,網上言論無王管,自然是東西不能亂吃,說話卻可以亂講,大不了來一句:「上帝/耶穌叫我講嘅!」

明珠台今天開始播出的《食物迷思》(Food: Fact or Fiction),主持人米高麥堅(Michael McKean)以輕鬆幽默的手法,挑戰大家對食物的傳統認知,比如薄餅是不是意大利人發明?蛋糕最早在哪個國家出現?炸薯條是比利時人的傑作?保證大家增長很多食物知識。

如何製作資訊娛樂節目?《食物迷思》作了最佳示範,以動畫、昔日片段、麥堅的口才,以及專家的解釋把沉悶的食物歷史重新演繹。

食物歷史學家和營養師將會集中解構最為美國人熟悉的食療偏方。一碗熱騰騰的雞湯能否治好傷風感冒?一日一蘋果是否真的「醫生遠離我」?專家將會梳理歷史脈絡,拆解食物糖衣包裝下對健康的影響,驗證這些耳熟能詳的說法的真偽。而其中一集What's For Dessert?就講到不同種類甜品的歷史。

不說不知,最早的蛋糕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的埃及,口感不如今天的鬆軟和creamy,而是硬硬的澆上一層蜂蜜。第一個認為蛋糕是「邪惡」的人,是十七世紀英國宗教領袖、清教徒克倫威爾,他禁止慶祝聖誕節,連象徵歡樂的蛋糕也慘遭「毒手」。

然而,時至今天,蛋糕依舊是人類慶祝大日子的必備食物,比如生日、婚禮等,美國人連投票日也少不了蛋糕。

薯條進化史

「申遺」是很多國家的另類戰場,比如南韓在「端午申遺」之戰就擊敗中國,慶祝端午節已經是南韓人的象徵。食物也有類似的「護照」,比如炸薯條的英文是French Fries,要是認定這就是法國人發明,比利時人和西班牙人必然反枱。

原來薯仔並非來自歐洲,而是南美洲人在公元前750年開始種植。原始薯仔又黑又小,當地人不是把它當食物,而是用來占卜或撞傷後用來消瘀,就像香港人用烚蛋去瘀。1524年西班牙人去到南美洲掘金,結果發現更珍貴的「可食用石頭」,於是帶回歐洲大陸。

後來歐洲發生糧食危機,薯仔成了主要糧食,但人們也是用煮和烤的方式,直至比利時的漁夫把它切成手指狀,再放在油裏炸才出現風靡全球的炸薯條,那已經是300年前的事情。因此,讀者們去比利時旅遊時,記得點一份Belgian Fries。

常識告訴我們炸魚薯條是英國的食物,但原來同樣是比利時人的傑作,不過當年漁夫不是炸一大塊魚柳,而是把小魚炸熟與薯條一起吃。發明的食物一再被誤會為別國傑作,比利時人說自己很冤枉,法國人卻也講得有根有據,他們認為薯條是法國軍醫柏文迪亞發明,當時是1750年代的英法七年戰爭,他當時被敵方俘虜餐餐食薯仔,1772年回國後也念念不忘這道美食,回國後大力推廣下成為French Fries的祖師爺。

薄餅真起源

最無爭議的往往最具爭議,比如Pizza是意大利人發明,恐怕沒幾人會質疑,但偏偏有個說法指伊朗人才是發明者。原來波斯士兵們打仗時,會把盾牌放在烈日下加溫,然後把水果、芝士等鋪在麵糰之上,直接放在盾牌上烤至半熟進食。波斯人的廚藝當然不能與意大利人相提並論,現代的薄餅用料豐富得多,難怪伊朗人也不敢挑戰意大利人的薄餅之王地位。

《食物迷思》以美國的角度出發,其中提到幸運曲奇(Fortune Cookie),還形容那是傳統的中國食物,是當地中餐館必點的飯後甜品,這令記者有點摸不着頭腦,甚至懷疑自己不是中國人。

原來幸運曲奇是麵粉製成的脆餅,中間放入寫有文字或幸運數字的小紙條,米高麥堅的攝製隊去中國實地考察,發現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道食物。

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幸運曲奇其實是由日本傳入美國的,源自日本寺廟的御神籤。不過,上世紀初美國的日本人和中國人曾經展開幸運曲奇爭奪戰,後來法庭認定由日本人勝出。直至二戰期間日本人遭大量囚禁,當地華人才搶回幸運曲奇「話事權」。不過,日本和中國文化難以分割,以內地人「自古以來」的邏輯,幸運曲奇理應是來自中國,皆因餅裏藏字條的玩法或做法,早在明太祖朱元璋年輕時反抗元人時已使用,當時他們把起義日期放在月餅裏,順利瞞過元兵耳目而成事。當然,這樣的傳說缺乏歷史根據,只能當作佳節茶餘飯後的話題。

整輯《食物迷思》分為6集,分別是Doctor's Note、What's For Dessert?、 Taste of War、Breakfast、Hungry for LovePassports Please!節目在美國大受歡迎,明珠台播出的屬於第一季。

傳奇主持人

70歲的米高麥堅是多才多藝的藝人,集作家、搞笑藝人、演員、作曲家、歌星於一身。1973年出道至今演過許多電視劇,他的一生充滿傳奇,2002年36歲的兒子Colin在交通意外中喪生。2012年5月,他也在紐約遭遇嚴重車禍,幸好最後逢凶化吉。

體驗過雜味人生,米高麥堅的演藝事業卻依舊精采。他性格喜歡問根究底,「比如很多人都覺得胡蘿蔔對眼睛有益,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那只是英國人搞出來的把戲。」他承認自己並非食物探險家,只是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專家。

有趣的是,在他眼中最美味的食物,並非來自大廚,而是太太Annette O'Toole。「她做的辣椒最美味,加上一份牛扒就是最完美的配搭。」

圖片提供:明珠台

撰文:余十八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