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1日

封華冑博士 校長開壇

探究學習和評估發展

筆者早前在新加坡出席國際課程會議,與會者多達1800人。在會議中各國教育專家都認同,教育發展應由量化趨向質化、應由「教得更多」趨向「學得更多」,教師的角色亦應由指導者趨向促進者。一言以蔽之,教育就是要摒棄過往操練和填鴨式的文化,而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支持學生創造並建構知識,培養他們成為終身學習者。

值得借鑑之處

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學生應努力學習成為探究者,擁有知識、培養學習的興趣。香港提倡探究式學習已久,但模式卻一直維持在結構性的、指導性高的探究模式,老師和家長在學生進行探究時,傾向給予較多指引提示,恨不得親自出馬,對學生的創意每多掣肘。事實上,探究學習不能背離其初衷,需要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明白不同學生有不同需要、不同學習能力及興趣,而各樣學習過程亦必導致學生有不同得着。國際課程的美麗之處亦在於——容許、鼓勵學生發展不同長處,接受及認同差異。因此國際課程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我建構及內化知識方面實有借鑑之處。

坊間有很多人誤解國際課程,以及其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以為它需要投放更多資源,只着重技能培訓而缺乏扎實的知識基礎。其實國際課程已有超過逾30年的歷史,亦受廣泛認可。近年,國際課程亦鼓勵學校多用數據促進學習,透過訂立清晰的學習目標,老師即可以運用不同形式的評估工具,以數據追蹤學生的學習表現。

在評估工具的運用上,國際課程善用多元化的評估工具,全面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當中除本地課程常見的學習程度評估外,還包括學習能力傾向和學習態度的評估,旨在達致個人化(Personalised Learning)的效果。學校應考慮每個學生的志趣和能力,為他們訂立個人化的目標。同時透過課堂進行探究,善用資訊科技配合學習,學生即能在度身訂造的學習模式中,掌握和運用屬於自己的知識。

過往香港的公開考試以至最近的基本能力評估都着重考核學生知識,而不看重其能力和潛能。我們不難發現,過分着重考試甚至會在社會上造成「倒流效應」,學校、教師以至學生都會變得以應付考試為目標,而衍生操練文化,以致我們必須反思,我們的課程是否符合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這實在是有關當局,以及一眾香港教育的領導者們必須回應的問題。

作者為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宏信書院校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