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26日

青斯 志在天地

醫藥太多還是太少?

近年《英國醫學雜誌》關注過度診斷和治療,令社會變得醫藥化,愈來愈多看似健康者都被診斷患上某種疾病,要接受藥物或其他治療,雜誌上有多篇相關文章論述這觀點。去年中大醫學院邀得《英國醫學雜誌》的主編來作訪問學人,她以「太多或太少醫藥」作演講,吸引很多觀眾。內容雖主要論述太多醫藥的問題,但也足以引發大家反思!

非洲行醫

無論是主編演講或期刊文章,都列舉例子說明過度診斷、過度治療和太醫藥化的趨勢及壞處。最好的例子就是甲狀腺乳突癌。隨着醫療強調循證和變得指引化,現在你若有甲狀腺增大,在美國就會為你先作超聲波檢查,看有否結節,再在超聲波導引下用幼針抽取組織化驗,細小如2毫米都可以檢測到。從1979到2009年這30年間,甲狀腺乳突癌發病率上升3倍,但死亡率卻維持不變。從研究所得,細小的甲狀腺乳突癌是解剖常見的附帶發現,其中許多都不會惡化至令病人死亡。

篩查可檢出早期病變,但亦把一些沒臨床徵狀者診斷為有病。對某些病而言,正常不正常的界線比較模糊。以主動脈瘤為例,若把主動脈瘤的定義放寬,就有更多人被診斷患上主動脈瘤而接受手術。這可能會防止某些病人死亡,但手術本身有風險,對毫無徵狀者,在等待手術時要承擔莫大心理壓力,若因手術併發症而死亡也甚不值。美國紐約心臟學會去年11月把血壓高的定義重新定在130/80mmHg,就是好例子。這也表示很多人要開始服藥,得益的明顯是藥廠。要不需要服藥的人吃藥,也是無比浪費資源!

同一經濟體系,也有機會出現太少醫藥。不過相比起歐美發達國家,非洲該屬太少醫藥了。最近有幸出席一位在西非剛果共和國執業的香港醫生演講活動。這位黃醫生在剛果行醫的分享十分感動人心。

她的故事早在2016年的有線新聞《小事大意義》中介紹過,當時覺得很有意義。這位香港土生土長接受中小學教育的女孩子,跑到英國接受醫學教育後,就立志要到非洲服務貧苦大眾。她認識了她的非洲籍丈夫,並一齊到剛果共和國開設眼科診所,開展這個「目養計劃」。現場聽她的分享,就更佩服她的愛心。他們這次回來,主要是當地政府給予他們一塊土地,用以建立一間更大的眼科醫院。這對他們而言是個很大的挑戰,所以他們回港找尋協助,並一併籌款。

香港是否太多醫藥,留待大家自己判斷。可以肯定地說,香港對國際性的醫療指引一般都跟得貼的!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