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17日

劉晉 食家講場

珠三角飲食智慧

面對漁業資源枯竭、基因改造食物的爭議和飼養禽畜帶來的污染等問題,近年西方飲食界不斷探索新的飲食模式。丹麥的Noma就以使用在地食材,包括把螞蟻入饌,掀起一陣風潮。

缺乏永續概念

創立了「從產地到餐桌」(Farm to table)概念的著名大廚丹.巴柏(Dan Barber)把美國飲食分成三段時期:

昔日大眾以肉類為主菜配以少份量的蔬菜,食材生產方式,大家都迷信科技帶來的方便:生產過程中使用化學肥料、抗生素和除草劑,不論對人體或是環境都帶來不良影響。

現在食材組合基本上跟上一代沒有什麼分別,但加入「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使用「放養」或「有機」的食材,雖然對生態和健康都比較有益,但因為食材組合並未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決定各種物產和土地的利用,所以還是未能改善環境,也談不上永續模式。

Dan Barber認為未來理想的飲食模式,應該破除舊有的思想,改變人們對食物的印象,喚起人們對整體環境和土地共生的關注,把蔬菜、穀物和牲畜整合成一個體系,我們的飲食選擇配合這個體系來決定,讓永續農法和飲食同步發展。舉例說:飲食的重點從肉食轉移到蔬菜或穀物上,選材多樣性。

Dan Barber提倡透過新的食材組合和烹飪方式來改善環境,西方不少大廚也有相近的理念,然而這些新思維未能真正地普及。

上星期在中山、東莞等地吃了幾餐,得到一些啟發。

在珠三角吃農家菜或私房菜,這類食肆跟一般食肆的分別就是其食材選擇廣泛:除了常見的蔬菜和肉類之外,有很多穀物或植物都不曾於香港街市出現,這些食材往往只生長在一處地區,可能是原生品種。另外亦有各式取自四周河溪的河鮮,這些食材大多由廚師或老闆搜購,非一般貨色。

珠三角是漁米之鄉,稻田不但為人們提供稻米,更滋養水鴨、螺、魚蝦和禾蟲,漁塘和池塘亦生產茭筍、蓮藕、荸薺、慈菇等作物。儘管珠三角物產豐富,但人們卻不浪費,即使是芋頭的莖也用來作蜆肉水瓜芋莢湯。

像筆者這種城市長大的人,幾乎每次在珠三角「覓食」都會遇到新口味:最近愛上一種叫泥蝦的東西,是一種叫水螆的浮游生物經醃製得來,當作醬料來蒸豬肉或黃腳鱲,鮮味無比。

珠三角飲食方式是數千年來累積的智慧,善於運用土地和河溪的出產,以醃漬或曬乾等手法來儲存食物和提升味道。這樣的飲食方式,不正是Dan Barber和他的追隨者一直尋求的東西嗎?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