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12日

林艷虹 訪談錄

蘇富比高層黃林詩韻細說 亞洲收藏新風氣

近年拍賣市場有兩個明顯現象:1.焦點由中國當代藝術轉移至西方藝術;2.全球的拍賣場都坐滿了亞洲客人。

去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安迪華荷(Andy Warhol)的《毛主席》以9800萬港元高價由亞洲藏家投得,創下西方當代藝術在亞洲的拍賣紀錄。根據2017年數字,亞洲藏家在蘇富比的消費,每1元中大約4角是用作購買西方藝術品。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Patti)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主責在亞洲推廣西方藝術,也是在倫敦蘇富比工作的第一位中國人,20年來積極引進西方藝術品拍賣,對亞洲收藏西方藝術風氣的轉變及現況最清楚不過。

黃林詩韻屬於名人後代,生於顯赫的銀行世家,爺爺是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林炳炎,母親林李翹如是本地金融界和教育界精英,11歲她就被送到英國寄宿,在外國讀書成長。

由於父親早逝,母親忙於工作,她自幼養成獨立個性,早就想好自己的發展路向。大學修讀經濟的她,畢業後並沒有投身銀行,反而走上藝術之路,成為拍賣行精英,她接受訪問時形容:「藝術和經濟,兩者不一定有衝突。」

家庭背景令她從小就對經濟和藝術產生興趣,而拍賣行正融合這兩大元素,既能接觸美麗藏品,又不斷出現天價,是吸引她的最大原因。

談起她與拍賣行業的緣分,源於有天她為媽媽到蘇富比買紅酒,結果大開眼界。「那次發現拍賣過程很吸引,大部分買家都是商人,買酒來做生意,甚少私人購買,我覺得這是一個商機。從這一日的紅酒拍賣,我就愛上拍賣過程。」

其後,她開始出席珠寶及其他不同種類藏品的拍賣會,同時努力深造亞洲藝術。早在倫敦讀大學期間,她就於蘇富比做暑期工。「主要幫他們做校對,最開心是能夠使用他們的圖書館,閱讀大量藝術相關資料,因為倫敦的圖書館缺乏中國藝術的書籍。」

仍是第一份工

大學畢業後她正式進入倫敦蘇富比,成為在那裏工作的第一個中國人,負責開拓亞洲市場,她又曾於紐約蘇富比中國部工作:「我負責聽電話、開信等閒雜工作。在中國瓷器部開始睇鼻煙壺,很多人覺得這是瓷器之中的細小項目,但牽涉不同時代、不同物質,你要學習箇中的中國雕工和藝術風格,我老闆跟我說:『你看完所有書籍,便會懂得一半,其他的自己學。』」

勤力好學的Patti記性好,熟讀資料難不到她。「當時紐約開始拍賣紅酒,我就極力參與,為很多亞洲的客人買酒,發現客戶對珠寶有興趣,於是集中購買客人需要的藏品,我在中國部門算是坐不定,經常到其他部門吸收經驗,日漸發覺拍賣行是學不完的地方,很喜歡這份工。所以,我仍然在做第一份工作,但現今的年輕人不會這樣。」她微笑道。

拍賣過程有時像是兩三分鐘之內下決定的事,但她指背後其實要花很多心思和時間,例如跟客戶通過多次電話、不斷書信來往,甚至長達5年、10年的討論,才促成交易,她很熟悉藏家心態:「人的心理很特別,愈買不到愈想愛,所以物以稀為貴。如果一件藏品經常看得見,(藏家)便會等到好價錢才買。」

在她心目中,每件藏品同等重要,每次拍賣會對她都很珍貴,她一定出席。「問我20年前的事,仍然歷歷在目。」回想起千禧年,公司推出千禧藍鑽作私人洽購,她成功賣給不同的亞洲收藏家。

「以前資訊不多,而彩色鑽石具潛在價值,未被人發掘,是一個商機。我亦幫很多太太們爭氣,因為很多丈夫不睇好(彩鑽),覺得是消費品,沒想到是好的投資。當時購買彩鑽已是價值不菲,後來價錢更暴漲,早買的客戶,後來賣出好價錢,有好的回報。能夠為客人賺錢,大家都開心,很有成功感。」

有人買珠寶鑽石來投資,也有人買給家人作紀念。好像去年周大福主席鄭家純便以天價5.53億港元,投得一枚59.6卡拉粉紅鑽「粉紅之星」,以紀念其父鄭裕彤,打破寶石拍賣世界紀錄。她形容:「那非常難得,每一個精明的生意人一定不會overpay,事前必定做過許多資料搜查才會購買,選擇鑽石或彩鑽、用什麼價錢也很重要。」

經濟低迷對策

入行逾20年,經歷過成功,也面對過無數挑戰,Patti坦言:「最困難是經濟低迷時,要找尋有什麼藏品是不會低價賣出,如果市道不好是否仍叫人買呢?」她認為從事拍賣行業,不但要從客戶角度思考,也要站在公司立場,平衡兩邊。

「所以我刻意找一些不會跟經濟走的藝術品,譬如紅酒,很多人會飲,有市場需求。也有些項目於經濟不景氣時出現,但難得的話,同樣有人競投,如鑽石,有實力的買家不受經濟影響,見到好作品不會錯失良機。」

1973年蘇富比於香港設立辦公室,一年兩次常拍。「但只限於瓷器、中國字畫及翡翠首飾,後來才陸續加入西洋珠寶、紅酒、東南亞油畫等不同項目。」她指真正商機是金融風暴後,歐美購買力減弱,亞洲經濟蓬勃,亞洲人購買慾增強,大收藏家湧現,開始買一線名家作品。

自1990年代開始,蘇富比舉辦很多展售會、私人洽購等活動,把重要作品帶來香港,積極將西方藝術拍賣會焦點拍品帶到亞洲展出,香港由「文化沙漠」變為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香港的市場國際化,主要買家是日本、台灣及本地人,後來中國冒起,改變局勢。」

近年,不少亞洲藏家投得西方頂級藝術品,譬如去年,日本藏家前澤友作以1.105億美元(約8.65億港元)的高價投得尚.米榭.巴斯基亞(Jean-Michel Basquiat)的《無題》,刷新藝術家本身及美國藝術家的拍賣紀錄。2015年,莫內的《睡蓮與玫瑰》由大連萬達集團以2041萬美元(約1.59億港元)投得。同年,中國藏家、華誼兄弟主席及創始人王中軍以2993萬美元(約2.34億港元)投得畢加索的《盤髮髻女子坐像》。

亞洲藏家過半

近年不難發現亞洲藏家在紐約及其他海外拍場出現,高價競投,例如去年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拍」10件最高成交拍品中,6件即超過一半由亞洲藏家成功投得或有亞洲藏家參與競投,當中包括莫內、塞尚及高更的作品。

「我們去年起將西洋藝術融入晚間拍賣,第一次將Andy Warhol的《毛主席》帶來香港拍賣,以前報紙看到這幅畫於英美創出好的價錢,而我們亦創出9800萬港元好成績。」她指,西方藝術作品熾熱只是個開始,未來仍要努力推動。

訪問中Patti不停強調「要好記性」,尤其要記得收藏家喜好,那麼遇到好作品,便立即想到應賣給誰。相比以往,她形容現時投身拍賣行業容易得多。

「現在資訊發達,可是人記性沒那麼好。我記性好好,同事最怕,我覺得年輕一代要多花工夫,更鼓勵同事於每場拍賣考自己眼光,估計藏品賣幾多錢,如果我告訴你價錢,你不會記入腦。如果記性不好,你便要花更多時間睇熟、背熟資料,然後跟每個客戶交流。」

她外表硬朗,說話率直,跟媽媽一樣予人女強人感覺。她坦言:「從小媽媽管教很嚴,她對工作非常嚴謹,在家亦是一個幾惡的媽媽,不過我讀書成績不錯,沒有壓力。」

Patti讀書出色,對工作極度投入,連母親都勸她:「別做得那麼辛苦,周末休息一下。」她一直能平衡工作和家庭:「丈夫、老爺奶奶都知我對工作的熱愛,很支持我。」

至於她的減壓方法,同樣與藝術有關。「我想醫生放工後也會看醫學紀錄片,正如周末我仍會逛博物館。將興趣和生活混於一身,是我最好減壓方法。當然,我不覺得喜歡藝術的人,完全可以投身藝術而不看其他,這樣壓力更大。」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