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28日

何啟智醫生 健康專題

正視便秘問題 修復腸道健康

人體的腸臟不停蠕動,把我們吞下的食物向前推進,以助消化和吸收,最後把食物渣滓排出體外,即成糞便。然而不良的生活習慣,或引致不正常排便,甚至誘發便秘。如果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或持續感到不順暢、不舒服,便應該求診治療,及改善生活習慣。

什麼是便秘?正統來說每星期少於3次大便,便可算是便秘,然而,近年便秘泛指一切「大便」問題,不管是超過3天沒有排便,或有些人每天都可解便,但糞便卻很硬,或有便意卻解不出來,或每次大便總覺得解不乾淨等,都算是便秘,但成因各不相同。很多人問究竟每周排便幾次才算正常?其實每人體質、生活習慣不同,排便習慣亦因人而異。有人一天兩三次;亦有人相隔2至3天才一次,只要排便習慣沒有突然改變,便毋須過分擔心。

便秘是十分常見的都市病,患者不分性別年齡,但以長者、女性較為普遍。隨着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逐漸減弱,加上活動量偏低、年紀大食量下降,令腸道減少蠕動;兼且喝水量和纖維攝取不足,令大便乾結偏硬,又不夠氣力排出,容易成為便秘族。另外,不少女性久坐少運動,加上工作繁忙,又不愛使用街外洗手間,常壓抑便意,久而久之,便會令神經線麻木,不再感到便意,繼而誘發便秘。

長期病患者屬高危族

某些慢性病也可誘發便秘,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過低、副甲狀腺功能過高等,如患者須長期臥床,導致活動量大減,令腸道減少蠕動,更易誘發便秘。另外長期病患者須定時服用藥物,不少藥物如嗎啡類止痛藥、抗抑鬱藥、降血壓藥、咳藥水或會導致便秘副作用。情緒也會影響神經系統,間接削弱腸道和排便功能,加上部分抗抑鬱藥也會增加便秘副作用,故情緒病患者也是高危族群。

孕婦和幼兒也要提防便秘。隨着胎兒逐漸成長,子宮不斷增大,壓迫腸道,加上孕婦運動量下降和荷爾蒙變化,以致懷孕期間至產後6周容易出現妊娠便秘。幼兒與成長期間會經歷不少生活、飲食習慣轉變,例如如廁訓練、引進固體食物、上幼稚園等,過程中或因生活規律改變,身體一時未能適應而出現便秘,一般只維持短時間,其後會自行改善。

多攝取纖維少喝茶啡

治療便秘通常會使用口服的軟便劑、大便成形劑、纖維粉;若情況嚴重,或使用甘油球、塞劑,甚至嚴重得要靠醫生用手指探肛,把宿便抓出來,通常堵塞的大便排走後,腸道也會受刺激,把更多宿便排出。因此回復正常排便後,患者應改善生活習慣來預防,如多吃纖維豐富的食物。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指引,每日至少食用5份或400克水果和蔬菜有助降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並確保每日攝入足夠的食物纖維。根據衞生署的指引,每天應進食3至4份(即6至8両)或以上蔬菜、2至3份水果(如橙、雪梨等),可選吃高纖維的穀物類食物,如麥包、麥皮、紅米飯等。除了蔬菜外,建議可多吃豆類、穀物、乾果等含有非水溶性纖維的食物,以促進腸道蠕動,把廢物排出體外,直接改善便秘問題。水果方面,可選擇西梅,除了含有豐富纖維外,還含有一種有助排便的天然成分,對改善便秘特別有效。

另外,每天有適量的運動、日常還應多喝水、適當的紓壓,不要經常壓抑便意,以及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來紓解便秘之苦。排便不順人士,建議少喝咖啡、奶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因咖啡因有利尿作用,可助排水,導致大便因身體缺水而變得乾硬,增加便秘機率。

排便不順可致小腸氣

坊間對於便秘有不少誤解,例如有傳長期便秘會令毒素於體內積聚,其實這個觀念並不正確,因宿便並不會釋放毒素,但會誘發大便乾硬、生痔瘡、肛門破裂、肛門堵塞、小腸氣、情緒欠佳等後遺症。曾有一名70歲男性,突然連續3天未能排便,同時感到嚴重肚脹,醫生以藥物和肛探把宿便排出後,竟發現肚中出現小腫塊,經檢查後得知為「小腸氣」,因小腸跌下而「卡住」,最後須靠微創手術來醫治。小腸氣即「疝氣」,是指腹股溝位置中的管道未有正常閉合,有機會引起嚴重併發症,如腸梗塞或腸臟壞死等。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有傳長期便秘會導致大腸癌,其實正正相反,便秘不會引致大腸癌,卻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若長期便秘,加上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排便有血、突然消瘦等,建議及早就醫,作詳細檢查。

參考資料:

世界衞生組織(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94/zh/

衞生署(https://www.chp.gov.hk/tc/static/80034.html

撰文: 何啟智醫生_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全科醫生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