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3月10日

何昆洛 學生樂園

獅城背後(下)

7天內,一行17人走訪過不少社區中心(Community Clubs)與社福機構,筆者會以「有活力」、「多種族」與「共融」三詞形容新加坡。

由為不同種族、居住於不同住屋類型及不同年齡人士設立小組,以至發展文娛康樂等興趣小組及從小培訓基層領袖(Grassroots Leaders),接受大量政府資助的社區中心可謂主導社區發展的重要一環。以後者為例,筆者到訪當地時,適逢政府公布《財政預算案》(Singapore Budget 2017),當日黃昏每位基層領袖均會收到一段預算案摘要的手機短訊和一份網上問卷,詢問他們對預算案的意見,效率之高、組織力之強,實在令人佩服。

「種族共融」決心

即使再高度發展的社會,都有其社會問題,新加坡亦非例外。交流期間,筆者對敏感的種族議題感覺不大,至少於政府宣傳片、地鐵車廂告示及政府主要官員任命上,均能展示新加坡人對「種族共融」的決心。惟現實中,逾六成新加坡人曾聽過種族歧視言論,約一半情況出現於工作環境中。佔全島兩成人口的馬來人與印度人均普遍認為「能於我城成為主流種族的一分子,可是一個優勢。」更令人擔心的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於2015年進行的全國價值取向評估(National Values Assessment),新加坡人主要以「驚輸」(Kiasu, afraid to lose)、「競爭的」(Competitive)、「物質主義的」(Materialistic)、「自我中心的」(Self-centered)與「驚死」(Kiasi, afraid to die)形容當下的社會。

論種族,香港的「排外」情緒,恐怕不遑多讓。論核心價值,港人則不需妄自菲薄。參考一個由香港中文大學進行的同類研究,香港人以「法治」、「公正廉潔」、「自由」、「保障私人財產」與「公平競爭」自居。或是如此,一位新加坡高中副校長,曾向我們提問:「你們(香港人)在爭取什麼?」(What're you(Hongkongers)fighting for?)

亞洲雙城——新加坡與香港,常於國際舞台互常競爭。交流過後,筆者相信兩地互相學習的空間甚巨,並寄語兩地公民——「仍然要相信這裏會有想像」。

特別鳴謝由民政事務局和青年事務委員會合辦上述國際青年交流計劃(新加坡),提供如此寶貴機會予我和其餘14位青年大使。

作者為香港教育大學畢業生、民政事務局和

青年事務委員會合辦的國際青年交流計劃參加者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