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28日

陳春燕 大學道

教大特殊教育專家 還SEN學生正常化學習權利

孔子曰:「有教無類。」這句說話成為幾千年來教育工作者恪守的教育精神。古時,孔子的有教無類是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不問家世身份,一律施教。現在所講的有教無類,還包括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簡稱SEN)學生的教育機會。自八十年代起成為特別班老師的冼權鋒,曾見盡SEN學生被孤立、受歧視,後來他有感而發,多年來研究SEN學生支援及融合教育發展,「每個學生都是Educable。將SEN學生放在特別的環境好像是一種保護,但其實是剝奪了他們一切正常化學習的權利。」他說。

現時在教大兼任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教授,以及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的冼權鋒,在踏入教育行業前,原來曾做過懲教署。「七八十年代只得兩間大學,競爭很大。剛好當時懲教署招聘二級文員,於是我考完AL公開試就去做懲教。」同一年9月,他獲得柏立基師範學院取錄。現在回想,教授坦言:「年輕時未有什麼理想,很難說是否受到懲教署的工作啟發而選擇了師範訓練。但當時尖東有個漆咸懲教所,專收押青少年罪犯。在那3個月裏,我見到很多在囚青少年。自己是青少年,他們也是青少年,我開始想:為什麼他們會有這些遭遇呢?」

兩難局面

當年兩年的師範訓練課程只是一般的老師培訓,直至1980年畢業找工作,冼教授才知道有特殊教育的編排。1978年政府推行9年免費教育,為了程度較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很多中學都開設特別班(Special class),而冼教授就是特別班老師的一員。

其時冼教授任職的中學請了5位老師負責3班特別班。在普通學校做「特教」老師,沒有追主流課程的壓力,卻亦沒有支援。「你可以說是自生自滅,5個老師包生死,什麼科都要教。從任何角度來說,學校也不會對這班學生有期望。在當時的概念下,『特教』不是因材施教,只是安置式的安排。有時學生未準備好就要離開學校,但八十年代哪有其他出路?他們又未去到讀夜校的水平。」教授說。

來到今天,在全校參與的政策下,每個老師隨時都要負責教SEN學生。而且在12年免費教育中,老師要準備SEN學生的高中課程,甚至是他們的生涯規劃,挑戰也更大。「老師需要照顧的不是SEN學生上不上大學,而是他們在中學的6年裏可以享受到學習的機會。如果他們中英數圖工音體的能力真的不行,或者那並非他們的興趣所在,會不會有其他路向?這是現時的教育需要改變的地方。」但在如此宏大的理念下,前線老師的準備、支援是否到位,還有政府、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拉力,讓融合教育陷入一個兩難的局面。

「我有個很深刻的經驗,以前看教育電視要去禮堂,其他班經過我教的特別班,班上的同學仔會用書遮着自己的臉,因為他們怕別人知道自己是特別班學生。那時其他學生會說特別班是傻仔班,教他們的冼Sir是傻老師,那種自卑感真的很強。」從教育管理來說,八十年代那種一校兩制很方便,但學生會出現抗拒的心態。而且特別班學生也不一定是身體上有殘障,以現在的角度來說,他們可能是有特殊學習障礙或者過度活躍,亦有很乖、很勤力、很想讀書的學生。所以即使明白老師現在面對的困境,冼教授依然認為在普及教育的概念下不能回到以前的隔離式安排。

他接着指出:「特別班學生不會參與學校活動,永遠只認識班裏的同學,融入不了外面的Social life(社交生活)。唯一就是等聖誕、復活節假,跟我們這些老師去露營、遠足。再以視障學生為例,盲校什麼都可以照顧到。但在普通學校,他們也可參加陸運會、水運會、音樂會,認識一般同學,有正常學習的機會。只從管理或者保護角度出發,是剝奪了SEN學生的學習權利,亦增強了社會的歧視。所以我們不是講教育管理效率,也不講教學上容易與否,而是將學生的權利──正常化(Normalization)學習作為大前提。」

支援家長

年初,一個自閉症兒童在港鐵因為踢到一名老翁而被其拍打,小朋友的媽媽向對方多次道歉,反而換來惡劣的態度相待,其他乘客甚至亦聲討該媽媽。

對此教授直言:「今時今日,在香港還見到這樣的新聞,真的很羞愧。如果旁人多了解,就會知道那是自閉症特殊學生。理論上如果能控制到就最好,但如果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亦不要當他們是傻仔、說老師不會教,甚至對家長採取鄙視的眼光。要明白,家長所受的痛苦是年年月月日日,不是他們不想,而是有時有些行為真的控制不了。」所以除裝備老師對特殊教育的基本認識、培育更多特殊教育統籌主任,推動社會的包容性、認知及支援家長是未來另一個發展方向。

家長需要了解教育特殊兒童的知識、技巧,家長之間亦需要互相分享。「其中一個例子是李世豪和他的媽媽。世豪有中度智障和自閉症,現在他已經30歲,是一個著名的展能藝術家。在我認識他們的十幾年裏,世豪媽媽和兒子一起學畫畫、沙畫。現在世豪的人工比我還多,15分鐘的表演可以賺到5000元。我常對他說:『世豪,你叻過我喎!』其實這不單是世豪厲害,也是因為世豪媽媽的不離不棄。成功帶大特殊小朋友的家長有很多經驗,亦有很多辛酸。對於一個剛剛知道小朋友是特殊兒童的媽媽而言,她對前景一定很『心悒』,正正需要其他人的經驗。」冼教授分享道。

現時家長支援主要靠NGO(協康會、耀能、明愛等)、家長互助組織(如專注力不足的家長協會或特殊學障、自閉症家長會),以及大學(教大的融合教育中心就會透過各種慈善基金,與其他NGO及家長互助組織協辦研討會)。

「小朋友可以有改變之餘,最重要是家長覺得自己有能力。對家長而言,他們可能覺得是因為自己前世做錯事,或者自己不會教,小朋友才會成為SEN學生。其實在美國每68個人就有一個自閉症小朋友,在香港可能每2000人就有一個。而且特殊學生不是不受教,世豪就是一個成功例子。家長教育就是要告訴他們有前景的訊息。以前曾經發生過父親殺死離校自閉症兒子的個案,這非常心酸,亦給了政府一個警號。家長支援的服務排長龍,為什麼不多做家長教育?」教授說。

 

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

創立年份:2010年、系主任:許明得教授

學系概況:推動融合教育、培育教育人員、進行學術研究是學系的目標。學術與教學人員亦以其專業知識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以及其他教師、家長和前線復康人員。

課程資訊:除了為準老師及在職老師而設的教育榮譽學士(特殊需要),以及各個研究生與專業進修課程,學系兩年前亦推出特殊教育榮譽文學士,專為希望深入了解特殊教育,並有志從事與相關工作或學術研究的學生而設。

收生成績:去年聯招中,以任何最佳五科成績計算,入讀特殊教育榮譽文學士的DSE成績平均分數為21分。

面試資訊:面試分為兩部分,均以英語進行:第一部分為筆試;第二部分為針對時事議題的小組討論。考官會着重同學的溝通能力與主動性,能否客觀及有條理地闡釋自己的觀點。此外,亦會留意同學對特殊教育是否有熱誠。

網址:www.eduhk.hk/sec/tc/

 

撰文:陳春燕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