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13日

顧小培 康和健

自己的見地

昨天談及《詩經》〈大雅〉篇中,一首題為「板」的詩。東漢的鄭玄作《毛詩箋》。在其中,他為所有詩篇加上註解。輪到這一首,鄭玄認為其內容是「凡伯刺厲王也」。「凡」是一個「諸侯封地」,「伯」是封號。他解釋,這首詩乃是由「凡伯」所作,為的是向周厲王進言勸諫,內容帶有諷喻(刺)的含義。

我反覆細讀後,並不同意鄭玄所說「詩中所述者是「針對王上」(「刺厲王」)」。我認為,更像的是,作者是在指點一眾做臣子的,若見到王上展現「不正常」(板)的種種面色、情緒、態度之時,該怎麼樣做才恰當。

首二句:「上帝板板,下民卒癉」。「上帝」比喻王上。鄭玄說:「板板,反也」;再而歸納:「王為政,反先王與天之道,天下之民盡病」:王上治理國家,不依照祖先的規矩,又背離了上天的道理,令人民受到困苦。續下來第三至六句:「出話不然,為猶不遠;靡聖管管,不實於亶」。鄭玄謂「言」是「善言」,「猶」是「圖謀」。這四句的意思是,如果說話不恰當(「不然」)而想要走向目的,不會有長足進展(「不遠」)。另一方面,若「欠缺」(「靡」)合乎聖人之道(「聖管管」),則不足以表現出實際誠敬(「亶」)的一面。從語氣看,這首詩要勸告的對象,肯定是「臣」而不是「君」。作為王上,哪須戰戰兢兢地說話?

末二句:「猶之未遠,是用大諫」。鄭玄解說:「王之謀,不能圖遠用,是故我大諫王也」:王上的謀劃,不能有深遠用途,故此我大大地規諫糾正。這般解釋,令原來行文的語氣變得突兀,前後不連接貫通。老實說,王上說話哪須客氣,直言可也,更不會有任何(像是隱藏了的)「謀」。只有那些做臣子的人才會吞吞吐吐,轉彎抹角地囁嚅而言,所以每每「出話不然,為猶不遠」。所以才產生「猶之未遠」的缺陷,所以才引致「是用大諫」的需要。更合情合理的解釋是:讓我(詩的作者)來好好地跟你(你們這些大臣)諫議一番,教你怎麼樣應對王上種種「不正常」的面色、情緒及態度吧。

我在這裏拿〈板〉這首詩來談,為的是再一次提醒大家,別人說的話,必須自己親自掂一掂,細想有沒有道理,不要只看表面,更不應人云亦云。說話的人,不管是鄭玄,不管是大律師公會,更不管是在騙你光顧的奸商或「保健」、「美顏」的(自封)專家,其言必須仔細過濾才可信。

 

(編者按:顧小培著作《25+必備 天然之食抗衰老》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