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9月15日

曾志滔 教育講論

從南韓自由學習學期 反思本地生涯規劃

9月又是新學年的開始。面對新一年的學習生活,同學既緊張又興奮,不知道面前有怎樣的嶄新學習經歷等待他們。然而,香港學生的學業壓力亦相當沉重,特別對高中生而言,文憑試猶如一座無法跨越的大山。各科的課業測考、校本評核、專題研習,加上通識科的獨立專題探究,已將同學的時間表擠得滿滿的。有同學戲言,勉強騰出時間參加課外活動,都是為了撰寫個人履歷,以助中六畢業時報考大學。當然不是每個高中生都願意投放時間,透過其他學習經歷探索理想和職志……

大家有否想過,減少測考的高中生學習生活,將會變成怎樣呢?南韓自由學習學期,正好給教育界一個反思。

南韓的學業和升學壓力冠絕全球,學生應付大學入學試成為各中學(初中及高中)的課程重心,因此南韓的教育體制常常被詬病為過於應試主導、着重背誦,而且欠缺創意和獨立思考的培養。有見及此,在2013年時任總統朴槿惠在初中一年級試行「自由學習學期」(Free Learning Semester,簡稱FLS)。這學期不會有考試,學生也只學習語文和數學三個核心科目,藉以騰出時間和空間讓師生進行討論、實驗、校外學習和小組專題研究等。另外,校方亦會以探索未來事業方向為目標,為同學安排多項學習活動。據當地媒體的報道,截至2015年,自由學習學期已在全國2500所初中推行,佔全國中學總數八成。

街頭賣藝體驗

筆者在5月走訪了一所首爾的中學。它是自由學習學期先導計劃中的得獎學校。該校的中一級時間表,把國語(韓文)、英文和數學編排在午飯之前,午飯後,老師都為中一同學安排了不同的節目,同學就自己的興趣網上報名。有些是科學課題的趣味延伸學習,有些是體育活動,有些是書法班,有些是唱歌和笛子班。探訪當日,正是學校進行FLS的時候。同學都顯得十分投入,趣味盎然。驟眼觀察,這些「興趣班」其實和香港的課外活動沒太大分別。我好奇地問該校老師,這些FLS活動如何和事業探索拉上關係呢?老師舉例說,唱歌班老師會在首節課向同學說明目標──學期末,同學也許要走上街頭作賣藝表演,感受街頭藝人的工作環境,同學都會為這個明確的目標努力練習。經歷過FLS唱歌班的同學對老師說,街頭藝人的生活並不輕鬆,一定要認真磨練好自己的本事,才會吸引到途人駐足欣賞;也有同學說,努力練習後得到觀眾賞識,令他們對學習的態度變得更加認真。

顯而易見,自由學習學期希望為南韓教育帶來一場真正「求學不是求分數」的革命,讓學生的校園生活注入生氣和活力。這也說明,要為學生創造空間,讓年輕人透過活動探索、經歷、體驗、自省,就必須要從整個制度上作出調整,平衡「書本上」和「活動上」/「課室裏」和「課室外」的學習。

活動探索自我

在香港,中學的課時不足,大家為了追趕密麻麻的課程,密集式補課實在所難免,課外活動亦因此而經常被擠到課後或周末進行,這樣對老師和同學同樣造成負擔。有見及此,有些學校嘗試在時間表裏設「其他學習經歷節」,用課時(堂節)舉辦活動。亦有學校推行一年兩次「全方位學習周」,舉辦如全級講座,甚至走出校園,進行野外考察和參觀真實的職場環境等較大型的其他學習經歷活動。這些安排與南韓的自由學習學期十分相似。筆者認為,我們要學習的,不是簡單地抽走測考和課堂,以便安排其他學習經歷活動的行政舉措,而是銳意改變考試主導教育,將生涯探索的元素放進到每個同學的學習經歷的決心。未來,我們除了重視學科知識培訓外,更要秉持促進學生全人發展的信念,為學生提供有利的成長空間。教育政策背後的理念,學校管理人員和前線老師都需要準確拿捏,並在實際執行的細節中體現出來。否則無論「全方位學習周」、「休整日」,還是「自由學習學期」都只會流於形式,騰出再多的課時,也許最後也變成補課日、補課周。

另外,我們亦要反思其他學習經歷和生涯規劃之間的關係。若希望年輕人能夠了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和志向,讓他們透過課堂外的活動探索自我、探索世界是非常有效的。生涯規劃從來也不是成年人為年輕人選好通往成功的捷徑,而是鼓勵他們時刻對外界抱有好奇心,勇於嘗試,在不同體驗中找到自身才能和價值,並在未來發展選擇最配合自己的道路。

社會不應胡亂為生涯規劃扣上帽子。相反,大家應該持開放的態度去了解學校老師推動生涯規劃教育和事業發展輔導的工作(乃是引領、啟發,而非以「規劃」之名限制同學的發展)。政府機關、商界以及非牟利團體亦可以增加職場參觀和工作實習的機會,讓年輕人於求學階段已對各行業有較準確的認識。最後,若大眾能剔除「入大學才是有前途」、「讀神科才是叻學生」、「賺大錢才是成功指標」等刻板印象,我們的下一代必能夠在尋覓自己的生涯方向時,感到多一點鼓勵,少一點徬徨。

撰文:曾志滔_香港輔導教師協會主席

 

教育版徵稿

《信報》教育版誠徵來稿。學校校長、老師、教研工作者、學生可以分別投稿至「校長開壇」、「教研陣地」、「學生樂園」,每篇文章約為700字;至於各教育界資深人士可投稿「教育講論」,文章約為1200字。來稿請註明有關職銜、投稿欄目、聯絡方法,以及所屬學校或教育機構,並且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本報有最終採用權。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