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9月1日

高國進醫生 健康專題

電腦掃描vs心導管檢查

隨着人口老化問題及飲食習慣愈趨西化,本港心臟疾病的患者數字有增無減,更有年輕化趨勢。不少注重健康的人士都會接受身體檢查,不過究竟怎樣的心臟檢查最適合你呢?有症狀與沒有症狀人士接受的檢查有否不同?何時應接受檢查呢?過度檢查又會否導致負面影響呢?

心臟病是本港第三號殺手疾病,當中以冠心病為最主要的死因。根據本港衞生署的資料顯示,2015年每天平均約有11.3人因冠心病而死亡,其中以男性較多。

冠狀動脈是一組血管,供應氧氣及營養給心臟肌肉,以維持心臟的運作,當某種原因令冠狀動脈血管出現收窄或堵塞時,供應給心臟的血流就會減少,令心臟肌肉缺氧,造成冠心病。當冠狀動脈堵塞情況愈來愈嚴重時,就會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即俗稱的心臟病發。因此,患者一旦出現症狀便應立即求醫及接受檢查。

為通波仔作部署

要知道心血管是否有堵塞或出現病變,電腦掃描心臟血管造影是常見的檢查,它屬於非創傷性的檢查。檢查前,護士會先為患者在前臂插入靜脈注射小膠管,用作注射顯影劑;注射顯影劑時,患者會短暫感到一股暖流於體內流動;然後,患者只需要仰臥在檢查床上進行掃描便可。

一般而言,即使不注射顯影劑,醫生亦可以看見患者血管壁的鈣化程度;若注射顯影劑,則可同時看到心血管狹窄程度及血管壁有沒有變厚,因此大多接受檢查的患者都會注射顯影劑。

另外,電腦掃描亦可以事先協助醫生為需要接受「通波仔」的患者作計劃,透過電腦掃描,醫生可以檢測到患者有多少條血管需要「通」及先了解血管鈣化的情況;若鈣化非常嚴重時,醫生或需要先使用旋磨器材鑽開血管,才能再進行「通波仔」。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作心臟電腦掃描,如心跳偏急、不規律,或嚴重腎病人士都不適合。

至於電腦掃描的準確度,由於心臟會不停跳動,加上冠狀動脈血管迂迴細小,進行電腦掃描時有機會出現「瑕疵」。而且,掃描影像需要經過切片及再重組,所以影像未必是實時的心臟影像。如果電腦掃描的影像解像度愈高,或病人身體肥胖,便需要更多的輻射,不過隨着科技日新月異,我們可以通過新技術和仔細的策略,獲得質量優異的影像,使其輻射量降低。

為血管狹窄定位

提到心臟檢查,不得不提心導管造影檢查,我們可將之形容為一項「終極檢查」,以決定患者是否需要做手術。接受心導管檢查時,患者會在X光透視影像監察下,由手腕或腹股溝處插入導管,直達主動脈近端。然後,醫生會透過心導管在冠狀動脈注射顯影劑並拍攝心血管的X光影像,檢查血液流至哪裏時開始出現變窄的情況。當發現心血管收窄時,醫生還可以即場為病人做「通波仔」手術。

對於經手腕插入導管的患者而言,風險會較低,但可能有不適的感覺;而由於股動脈較粗,便可經由股動脈插入較粗的導管來做複雜的手術,但風險亦相對較高。醫生會按病人情況而作出決定。

說到底,究竟電腦掃描與心導管檢查為什麼有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事實上,兩種檢查的概念是不同的,電腦掃描是檢查整個血管壁,難分辨血管內與血管外的病變。心導管則是準確檢查哪裏的血管出現狹窄,血管外的病變干擾醫生的判斷相對較少。

而且相對於心導管檢查,電腦掃描的陰性診斷率(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高,而陽性診斷率(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低,簡單來說,就是電腦掃描顯示心血管「無事便一定是無事」,但它顯示「有事卻未必一定有事」, 可能是誇大了血管變窄的程度。

因此,若接受檢查的人士無明顯症狀,電腦掃描結果亦呈陰性,便毋須再接受心導管檢查;但如果電腦掃描結果為陽性,加上有明顯的心絞痛症狀,則需要再接受心導管檢查。

 

3類危險因素

1.無可避免的危險因素

年齡:隨着年齡增長,心血管系統的功能逐漸下降。

性別:有研究指出,50歲以下男士死於冠心病者,比同年齡的婦女高3至5倍,但50歲或絕經後,性別間的差別便會縮小。

遺傳:如父母、兄弟姊妹曾患心臟病或中風,患病機會較高。

社會背景:都市人口密集、生活繁忙、 精神緊張等,都會增加心臟負荷。

 

2.可治療的危險因素

高膽固醇:容易引致膽固醇積聚,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狹窄甚至栓塞。

高血壓:令血管壁硬化及增厚,血管腔內因而收窄,減慢血流。

糖尿病:血糖的水平增高,容易令血管受損和變硬。

 

3.可避免的危險因素

吸煙:煙中的尼古丁刺激產生激素,以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縮。而吸入一氧化碳會令到心肌的含氧量降低,一氧化碳和尼古丁也能增加血小板黏度,較易形成凝塊,損傷血管內壁,使它們容易發生動脈硬化;每天吸煙20支的女性心臟病發機會較非吸煙者高6倍。

肥胖:肥胖者患上冠心病的風險增加2至3倍。

缺乏運動:運動能增加血管彈性,減低血管硬化機會,因此缺乏運動會減低心血管功能。

精神緊張: 緊張會令心跳加快、肌肉緊張、血壓上升,誘發冠心病。

飲食習慣:過量食用太肥、太鹹、太甜的食物或飲用酒精,都會令血膽固醇升高、血管硬化,引致高血壓和冠心病。

 

撰文:高國進醫生_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心臟科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